1)第四十九章 我大清的寻根之旅_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平。

  这时候的北平城还是元大都。

  不过只是元大都的一部分,因为北边城墙是重新修筑的,实际相当于把元大都腰斩,只留下南半截。

  或者说就是后来的内城部分。

  而元大都还得向北再多出至少相当于后来内城的三分之一那么一块。

  但后来的外城,这时候就完全是荒野,实际上后来朱棣迁都后,这片也是荒野,直到嘉靖年间,才把这一块圈做外城,但一直到清末,外城还是很大一部分属于城内的荒野,以至于左安门外号村门。

  此刻杨丰就在这片荒野上,和张辅还有北平的文官武将们一起看着他们的新式大炮。

  “这就是你们的大炮?”

  杨丰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面前一字排开的弗朗机。

  不过这时候明朝工部的产品质量明显超过他们的后辈,至少看着不是那么粗制滥造……

  我大清一鸦时候大炮上的砂眼都能装一碗水呢!

  当然,这个不是铸造,事实上这些弗朗机里面是卷出的锻铁管,然后外面套上一圈圈锻铁箍,包括尾部的弹仓同样也是锻铁。

  所以整个看起来就是竹节状。

  要是能舍得用铜,就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了,直接用青铜铸造就行。

  说到底在现代炼钢技术发明前,青铜才是最完美的火炮材料,但问题是成本真的太高,一般国家承受不了,至于这时候明军主要火炮,就是洪武大炮,那个其实也很高端,因为那其实是铸钢炮,现代日本专家对洪武大炮的金相分析就是铸钢,但因为冶炼时候的燃料问题,含硫量比较高,但不管怎样,从含碳量上它就是钢。

  铸钢炮。

  所以成本上讲,现在这些远低于洪武大炮。

  毕竟钢的冶炼在这时候真的很复杂,而且对工匠的经验要求极高。

  这些弗朗机分两种,一种是放在专门的马车上,这個属于大号的,应该有三百斤左右,炮管比较长,但口径还是不大,一种是放在木头架子上的小号,不到百斤,可以由专门的马匹驮着,需要时候抬下来就行,炮身在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支架上,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不会炸膛吧?”

  杨丰握着一门小弗朗机尾部的握把,很不确定的看着张辅。

  “那上面有工匠姓名,若是炸膛,陛下会给你讨回公道。”

  张辅说道。

  “调皮!”

  杨丰说道。

  然后他拿起装填好的药筒。

  这东西就像个瓶子,实际上和子弹壳一样。

  原版其实也是瓶子状的,不过杨丰给朱元璋提议改良了一下,因为弗朗机威力不足主要是漏气,所以在瓶口特意镶嵌一圈红铜,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来讲可靠的密封圈,唯一的问题也就是成本增加。拿着药筒的杨丰看了看里面装的纸团,随即将这东西插进弹仓,然后推上侧面的楔子,拿起锤头猛砸一下,再用探针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