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_黄巾张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怏怏而回的张狂,没有再对郭嘉花费额外的时间。欢迎来到阅读反正当第一次科举举办的时候,张狂会亲自到场主持考试。到那时,他有的是时间去观察郭嘉的表现。

  张狂弄出来的科举制度,与后世的科举当然大不相同。按照他对科举的定位,科举不是直接提拔官员的考试,而是让士人们取得成为吏员资格的考试。说白了,张狂的“科举”,很有几分像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至于考生一通过科举,就被授予不低的官位,成为天下的治理者的做法,张狂可没兴趣采用。这等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变得“八股”无比的方法,张狂是不会考虑的。

  连基层的事物都没有接触过,就想治理天下?

  还是先学学怎么做事吧!

  张狂可不想要一群只知道读死书的手下。

  在张狂的设想中,科举分为“文”“武”两组,每一组又分两级,第一级是让士人们取得为吏员的资格;第二级则是让办事能力强的吏员,得到晋升为官员的资格。虽然当前情况下,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数太少,以至于第二级考试无法有效进行,却并不妨碍张狂先将架子搭起来。

  有着后世几千年历史经验的张狂,对此极为自信。

  按照安排,“科举”的第一级,叫做“吏试”。“吏试”需要考察一个应考者的全方面素质,分别从儒家传统的“六艺”来出题,分为“礼乐”、“射御”、“书数”三场。“礼乐”考察儒家的基本礼仪,“射御”考察应考者的身体素质,“书数”则考察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计算能力。

  至于当前士人和儒家所看重的儒家经典,反而不是“吏试”的考察重点。或者说,在考察“礼乐”和“书数”的时候,就算是顺便考察了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

  至于“礼乐”、“射御”、“书数”三场在通过考试时所占据的分量,可谓各不相同。按照张狂的规定。没有通过“礼乐”者,不得参加下一场“射御”考试。同样的,“射御”考试时身体素质表现太差的,不得参加“书数”考试。

  至于“书数”考试,可以算是整个“吏试”的重点。以张狂的构思安排,“礼乐”和“书数”两项,只是删除少数实在是不通人情和身体孱弱的家伙。而“书数”考试。才是决定最终录取名单的关键。

  当然,以上的是“文”科的安排。如果是“武”科,则将“书数”和“射御”的顺序颠倒一下,以“射御”的成绩为重。只不过张狂如今手下并不缺乏武将,因此在这次科举中,没有开设“武”科。

  士人在通过“吏试”之后。便得到了成为掾吏的资格,可以被称为“吏士”。至于他们最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职位,就是按照“吏士”自身的才能和兴趣,进行第二步的对口选择。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