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4章 可汗已死(3000)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4章可汗已死(3000)

  如果说高澄因自小跟随其父高欢创业,功勋卓著故而威望崇高,则阿那瓌之于柔然来说,显然更甚于高澄之于北齐。

  阿那瓌重登汗位之际,柔然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公元520年可汗丑奴兵败于高车,为内讧所杀,由其母扶持上位的胞弟阿那瓌同年即被族兄示发领兵驱逐,逃亡北魏。

  示发尚未有喘息时机,豆仑可汗之子婆罗门又起兵与示发争夺汗位,示发兵败逃往库莫奚、契丹以北的地豆于国,被杀,传首王庭。

  柔然内部为了争夺汗位而展开的大规模斗争这才以婆罗门的胜利告终。

  只是好景不长,次年,即521年七月,婆罗门被高车大军袭击,甚至不得不放弃了王庭、祖地,与阿那瓌一般选择投奔北魏。

  眼看高车将要夺取草原霸权,北魏朝廷甚至放下了百年世仇,勒紧了裤腰带援助柔然,扶持阿那瓌上位,以制衡高车。

  523年北疆大旱,六镇与柔然同受饥荒,北魏朝廷置六镇军民于不顾,派元孚持节赈济柔然。

  联系到后续阿那瓌劫掠北疆成为六镇起义的直接诱因之一,北魏这一系列做法不禁让卖头援美的路易十六直呼内行。

  阿那瓌恩将仇报的行为固然无耻,但不可否认,正是凭借帮助北魏平定六镇起义,顺手掠取大量物资,柔然才得以迅速恢复实力。

  无论出于什么外在原因,阿那瓌带领衰落的柔然走向复兴,最终灭亡仇敌高车国,夺回草原霸主的称号,阿那瓌在柔然部族中的权威不容置疑。

  此番行军,不是没有亲信劝谏,诸如其叔父邓叔子、侄儿铁伐等人都有过明示、或暗示地表达担忧,毕竟柔然行军速度着实太快了。

  然而阿那瓌信任其长子庵罗辰的判断,认为突厥主力尽在王庭附近,此时为了救援王庭早已是心急火燎的他,哪还有耐心让哨骑细致地去勘察道路。

  真要那样不紧不慢走过去,只怕突厥早攻破了王庭,劫掠妇孺而去,到那时那瓌面对一片荒芜的王庭,别说复仇,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随军牲畜已经消耗了大半,剩余部分也吃不了多长时间。

  想来突厥人也不会好心地给他留下粮食、牲畜以供军需。

  许多看似铁头娃一般的中伏,其背后,中伏者也有自己深层次的考虑,只不过是一些关键节点的误判让他们葬送全局。

  一如庵罗辰的误判,导致阿那瓌一往无前:既然突厥主力已经现身,哪怕有伏兵,那也是小股人马,他们真敢跳出来,凭麾下十万人马,可以随意拿捏,顺势一口吞下,就这,还有摸索前进的必要么。

  阿那瓌对其子庵罗辰深信不疑,阿史那土门亦毫不怀疑阿史那俟斤能否完成他所交代的任务,他选择的伏击地点位于怀荒镇北部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