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章 北伐(四十八)_混在127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年古都,活生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就在眼前,尽管落入了金人手中一百多年,大致上还是保持了许多北宋时期的建筑特点,就连架在汴水上的单孔大拱桥都充满了原汁原味的。

  沧桑感。

  后世的开封市,能追溯到宋朝的建筑不多了,因此能看到来自于十三世纪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让在座的激动得几近失态,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真想亲手摸一摸啊。”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瞧这河段,这乌蓬船,这脚店,这药行,这酒肆,这凉棚搭子,招牌上的幌子都有几分相似呢,难不成是百年老店?”

  “三百年,历史也不短了,要不说,我还以为是某个新建的影视基地呢,瞧这群众演员多入戏。”

  “哈哈。”

  在座的专家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海量的影像资料将他们带入了真实的宋朝社会,每一处细节都能在史书上找出出处,这就是考古的乐趣,刘禹体会不到也产生不了兴趣。

  一座古城对他而言,还比不上几幢砖混结构的五层居民楼来得实际,一年多以前,早已消失在历史中的临安城,他也没有完整保留下来的打算,除了砖石,大部分的木结构建筑都被他运到了琼州,然后又通过当地的仓库送回后世,专家组给出的建议是原样重建!

  因为他手中保留了所有的宫庭营造图样,以及能够完成这一建筑要求的熟悉老工匠,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刘禹对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都不在乎,哪还有兴趣搞什么原样重建,那样的话,何必要拆了临安城还一把火给烧了,将来哪怕光复了,他也没那个打算,在一个巨大的废墟上盖一个爱国主义基地,比再建一个旧式宫廷要有用得多。

  就像他在潭州所干的那样。

  于是,在专家们的眼中,刘禹干了一件特二的事,他居然将那批建筑材料连同里面的器具和摆设,与国家交换新式大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作案工具、工程机械、原材料等等,总价值大概在一百来个亿左右。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大发了,国家得到了一大批堪称国宝级的宋朝文物,特别是那一屋子厚厚的营造法式,属于早就失传已久的珍贵典籍资料,根本无法估算其价值。

  华夏路桥集团为得到了一笔超过百亿的巨额大单而欢欣鼓舞,第一条预制钢梁在轧钢车间制造出来,精度达到了丝级以保证最后的成品严丝合缝,计算机制图让它们在下线之前就做出了精确的工程模拟,重载车辆会将这些钢制部件送到施工场所,富有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同样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安装,一切都在控制中完成,后世的成熟团队将这样的工程变成一个普通的搭积木游戏,在他的世界里,工匠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这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需要好几代人的技术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