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1章 德意志民族的大救星 狂求月票_天朝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群殴俄国,俄国只能用迅速而主动的战术打破围攻,而不是等着敌人用铁丝网和壕沟把自己团团包围,这样他们靠拖也把俄国给拖垮了。

  彼得罗夫斯基重重呼了口气,沉吟道:“如果我们出现在巴尔喀什湖以西,敌人也未必会离开他们的防线……”

  “会,一定会的!”伊格季纳耶夫道,“他们不知道我们有援兵……10万打8万,这不是个天赐的良机吗?”

  参加这次军事会议的主要是俄军将领,不过也有西清方面的代表,惠亲王绵愉就带着通事坐在角落里的一把交椅上,听到通事转述的俄军将领们的谈话,他忽然低声对通事道:“告诉俄国人,就说我有办法让明军离开老营到草原上和咱们决战,不过得让咱西清军单独行动去当诱饵……”

  ……

  绣着团龙和日月图案的船帆几乎遮蔽了整条胡格利河,就在中亚战场还被初春的寒风所覆盖的时候,出访的大明皇帝已经抵达了酷热难当的加尔各答,这里是英属印度总督府和印度贸易公司的总部所在,也是整个南亚最大最繁荣的都会。

  靠近加尔各答市区一侧的胡格利河岸边,都是连排的码头,每一座码头上都停泊着正在装卸货物的商船,缠头的印度阿三都是一身短打,甚至上身精赤,在烈日之下一身油汗,或抬或扛,忙碌地搬运着大包大包的货物。其中多半是运往中国的棉花。

  自从大明帝国取得全中国的统治权后,中印之间的鸦片贸易算是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印间的棉花贸易。现在中国的纺织工业正在迅速发展,上海、广州、南京三座城市里面,各种各样的纺织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其中大半是棉纺织工厂,原料半是中国自产,半是来自印度——特别是广州府的纺织厂所用的棉花,几乎都来自印度。

  除了输往中国的棉花,运往欧洲的茶叶也是印度眼下的又一大贸易输出品。早在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就一直想要在印度种植茶叶,还想方设法从中国取得了茶树苗移栽到印度,不过都不大成功。直到反清复明战争初期,朱济世为了在国内推行禁烟政策,而将真正优质的茶树苗和经验丰富的茶农提供给了英国,才使得印度茶叶提前兴起——不过出乎朱济世预料的是,中国茶叶种植并没有因此受什么打击,反而比反清复明战争之前更加兴盛了。因为大量移居南洋、东北、美洲和澳洲的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传统,而且也有不亚于英国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他们可不会去喝印度阿三种出来的茶叶。

  马蒂尔德号和明子号将要停靠的是英国印度舰队的码头,那里自然早就戒备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都是印度贸易公司的雇佣军。还有一个由白人组成的步兵营,在码头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