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3章 领先一千年!_大唐技师(逍遥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之八十的仿造。但这远远不够,为了以策万全,李牧又拿出一件法宝,说来也简单,就是印章。

  古代的印章,可不是后世电商平台上打印出来制作的,激光灼烧,无论做多少个,都是一模一样的。用刻刀手工雕刻出来的印章,因为刻刀在石头上面走过的痕迹,龟裂纹路不可能一样,天然带有防伪功效。

  双管齐下,想要仿造就难上加难了。但是即便这样,仍然不够完美。因为无论是水印,还是刻章,都得需要一定的查验水平才能看出来。如果在银行操作,这肯定是没有问题,但如果是民间交易呢?不能保证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查验明白吧?所以,一定得有一种手段,是老百姓一看就会的。

  李牧今天把封四找来,就是想问问他,现在造纸的手段,还能不能提供新思路出来。

  封四是最早跟着李牧的一批人之一,他潜心研究造纸,和其他人也没啥来往,出现在李牧面前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李牧交给他的任务,他基本上都能完成。

  这一个好钻研的人,别人搞了几次失败了就放弃,而他的字典里则是没有放弃这俩字儿,好研究,靠时间也要研究出来为止。

  “侯爷,小人的想法是,从技术手段入手、”说着话,他拿出一张纸,放在李牧面前,道:“侯爷请看,这是纸坊的新产品,特制的麻纸,这种纸张,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卖的。”

  “还有油墨,也是一样。”封四拿出一个小瓷瓶,道:“这便是新调配出的油墨,颜色也是独一无二的。”

  封四把油墨搁在纸张上,道:“最新的纸张,加上最新的油墨,再加上原来的水印和印章防伪,小人觉得可保万无一失了。”

  李牧把两样东西拿起来看了看,道:“短时间内是如此,但是,这种技术只是难以仿造,并不是仿造不出来,咱们的银票不记名、认票不认人,见票即付银。防伪方面的要求,可比长安票高多了。”

  “这不像是认票又认人,有预留的印签、密押,就足以让人无法伪造了。”李牧沉声道:“但我们的银票想要不经银行在民间流通,大部分手段都用不上了,只能在银票印制上下功夫了。”

  想要达到李牧说的要求,一个决定性的标志就是,得让普通百姓也能分辨出银票的真假来。

  不要小看天下人,大唐疆域辽阔,手艺人太多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都能搞个假的出来,何况一张小小的银票?

  李牧从来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没法仿造的!

  只要这东西是人搞出来的,那就一定有另一个人能做出来。银票的作用,可是货币啊。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定会有无数人铤而走险,如果分辨不出来,最终损失的还是银行,而且信誉度就没了。

  非得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不可!

  不让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