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是忠义之士(二)_赤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营路上,刘昱细细问之,乃却才知,用王丹的原话说,便是“南下还是北上,大率犹未决策,军师不识轻重,不把精力放在说服大率听从其‘北上’之议上边,却於昨天另开枝节,又向大率提了个甚么‘宜严明各部军纪’的建议,他的此议惹得大率很不愉快。宜不宜约束军纪,大率已听了我的进言,这个时候,正用人之际,怎好约束?此议,大率既未从军师之意,依我看,南下抑或北上此事,大率估计也不会再听军师的建议,应当是会选用吾议矣”!

  “南下抑或北上”,与季猛昨天“宜严明军纪”的建议有何关系?

  表面上看,两者八竿子打不着,没甚么关系,可细做探究,两者还真是有关系。

  两者之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这两个建议都是出自季猛的建议。

  力子都原本可能还在犹豫,“南下”或者“北上”,该选择哪个?前者对自己有“实际之利”,后者对自己有“虚名之利”。可就在这时,季猛另外又提出了个“约束军纪”的建议,这个建议,力子都若是接受则罢,他一旦不接受,势必就会连带着季猛此前所提出的“北上”此议也跟着失分,而又一旦失分,他极有可能就会彻底地偏向於采纳王丹的“南下”之议了。

  ——是以,王丹形容季猛是“不识轻重”。

  季猛是个实在人,看到什么不对,他就要提出来。

  王丹不然,他比季猛的年岁大得多,五十来岁的人了,见多识广,对於人心的揣摩远胜过季猛,换言之,“权术”这块儿,他要比季猛老练,季猛不是他的对手。

  事实上,便在昨天听到季猛向力子都提出“宜当严明军纪”的此个建议之当时,王丹就意识到了,这是季猛在给他机会!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地使力子都没有接受季猛的这个建议。

  成功地说服了力子都后,王丹就觉着,“南下”或“北上”之争,当是已尘埃落定,他已经赢了。果不其然,如他所料,今晚的酒宴上,力子都说出了“杜俨尚未擒获”的话来!

  “这般说来,是军师自误……。姑丈,军师‘严明军纪’此议,倒是与咱部中一人颇为相投。”

  陈直笑道:“郎君说的此人,是曹幹么?”

  “可不就是他么?南成、东安(业亭)、朐县被咱打下后,他不都是不许他的部曲入城掳掠?姑丈,阿姊那时对他还颇有称赞,赞他能将兵。於今观之,却无非与军师一样,也是不知变通而已!军纪自然重要,但现下才几个部曲?自身才几斤几两?哪有资格‘严明军纪’!再且说了,若论明兵法、晓军纪,他又岂能与姑丈相比?王公其人,虽然贪婪无厌,‘正用人之际,怎好约束’此语,却是识机。”刘昱负左手於后,另一手抚摸颔下胡须,评点说道。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