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春风吹又生,你读了这么多书,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吧?”

  其实朱由校一定要出兵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黄台吉。

  锦衣卫的势力和能力,这两年来恢复了不少,在草原和辽东都有了不少刺探军情的探子。

  再得知黄台吉竟然出现在草原上时,朱由校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给灭了。

  否则他不会出动六万大军的,就草原上那些苟延残喘的鞑虏,有一万精锐骑兵,就可将他们扫荡干净。

  “可我朝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刚刚抄来的钱粮,还没入京师国库,就已经消耗大半。”

  “此战短则半月,长则月余,还需要多少钱粮以供大军之军饷开销?朝廷实在是负担不起啊。”

  “陛下,前车之鉴今犹可见也,万历年间我国朝何其盛也?”

  “可连番大战下来,数十年之发展积累付之一炬,导致建州叛乱无法制平。”

  朱由校知道他说的是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役有对内的,也有对外的,确实打出了大明的军威国威。

  可大量的钱粮物资消耗,最终也使得国库空虚。

  为此后世谈及明末历史还颇有争议,什么因为万历三大征而让明朝埋下了灭亡的祸根,实亡于万历之类的言论。

  在朱由校看来,这些人连半分历史都不懂,就敢随意张嘴评论,实在可笑。

  “行了,这些话你就不必说了,朕也不是没有读过书。”

  “可你要知道,有些事是无法避免的,有些仗是一定要打的。”

  “此番出塞远征,我军如能获得预期战果,可保我大明边境至少三十年和平。”

  “你也是国家重臣,不是不知兵事,不会看不出来吧?”

  听了这话,陈奇瑜也只能在心里暗自叹气。

  其实他不是反对战事,而是皇帝如此重用武将,而对文官冷淡,让他心里有些落差。

  去年北征之时,王在晋以宣大总督之身节制两镇兵马出塞作战。

  他也是宣大总督,怎么现在却沦为了管后勤,负责粮草物资押送之人呢?

  “臣知陛下雄才,可臣以为,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桩一桩做才是。”

  “陛下既已派大军北征,大同新政一事,是否应该暂缓?”

  “这事不在你职责范围内,就不要多管了,也不要多问。”

  “你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即可。”

  陈奇瑜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怎么回复,只能尴尬的站在那。

  他的那点小心思,朱由校岂能看不出来,谁又不想立有军功呢?

  只可惜这陈奇瑜实在不是个合格的统帅,他知兵事,也可以领兵,可意志不坚定,将这么重要的军事交于他,实在有些不放心。

  “整顿之后,大同的兵额缩减了许多,如今只有三万多人,实在太少。”

  “这募兵之事,朕也交给你了,再从民间募三万战兵,等大军凯旋,朕再分配给各营各将。”

  “记住,不要滥竽充数,那些市井小人,奸滑之人,不可募,所募之兵,俱要身家清白,老实本分的青壮子弟。”

  陈奇瑜很疑惑,这怎么又要扩军?

  可他也不敢多问,只能老实的领着圣旨办差去了。

  打完这一仗,宣大两镇的战争压力会减轻许多,正好是练兵的最佳时机。

  大同作为九针关键之地,军事实力绝对不能弱,更何况大同距离漠北最为相近,他得早作准备。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