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启二年大朝会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是开大朝会的样子?

  这和去年的元旦大朝会,倒是有一些相似。

  难道陛下又要杀人?

  可不等这些人想通心中所想,他们就已到达了自己的位置。

  不少官员都是偷偷的抬起头来打量着前方,可看到皇帝位置上站立的那个人,慌的立刻低下了脑袋。

  尤其是站在最前面的礼部尚书张瑞图,此时更是惊慌失措,双腿控制不住的颤抖,时不时的从袖袍中拿出丝绢来擦拭额头。

  而他与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暗想道,这皇帝不是要死了吗?

  这压根没事啊,竟然放出消息误导他们进坑,依照这位的性子,看来今天是凶多吉少了。

  皇极殿正殿大门外,朱由校手持长剑倚立在此。

  代天监国的瑞王朱常浩,以及秦世子和晋世子等一众宗室亲藩,则是站立于台阶之下。

  广场之上,文武百官都已到齐,文左武右,足有数百人之多。

  当文武百官三跪九叩,高呼万岁,流程仪式完毕之后,朱由校也是直入主题。

  “朕前些日子于宫外遇刺,身中剧毒,险些丧命,幸得太医院令李从文,医术高超,尽心竭力,将朕从濒死之境救了回来。”

  “瑞藩奉命监国,也是全心全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王朝辅,宣读旨意吧。”

  因为朱由校太过强势,因此他也是收回了许多的权力。

  除去军权以及朝中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以外,这圣旨和中旨的区分,也不复存在。

  宣德年间时,所谓的三杨提领内阁时,可没少和皇帝争权夺利。

  他们不止把内阁地位提升了起来,凌驾于六部之上,更是将皇权给打的稀碎。

  在洪武年间时,太祖皇帝一言九鼎,口谕、手令、圣旨这些,根本没有区别,只要是出自太祖皇帝,那都具备无上的权威。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首创内阁,本意是为自己分担政务压力,他们只有讨论和建议,以及拟写诏书圣旨的权力。

  大学士官职更是只有五品,在中央朝廷压根就不入流,类似于秘书助理。

  可经历了洪熙、宣德两朝,皇权愈发薄弱,文官的地位和权力节节攀升。

  内阁竟然一跃成为了另一个中书省,在他们的运作下,皇帝的圣旨,竟然需要他们同意盖章才能正式起效。

  而皇帝的手谕以及发出的旨意,根本不被文官们所承认,从此导致大权旁落。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他们,所以他才会把方从哲那批内阁人员给早早的踢出去。

  把徐光启和王在晋等人提拔进内阁,其中就有方便自己行事,直接下达圣旨的目的。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不管是下达政令还是军令,他都可以从皇宫直接发出。

  全国各地,接到旨意的,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宗藩勋贵,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但有违抗的,奉旨不遵的,或者还拿所谓中旨圣旨区别来说事的,朱由校都会送他回老家重开。

  朝中大臣以及各地官员虽然都极力反对,上呈的奏疏足有十几个箩筐。

  可没有用,内阁都是皇帝的人,他们默不作声,加上皇帝的强势,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样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成化年间还有纸湖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呢。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