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节 变化,积累_烽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既是淮右军的优势,也是淮右军的劣势。

  优势是通过这种变革性的训练方式来实现了淮右军这种本身在中原江淮这片土地上还排不上号的军队质的飞跃,使得淮右军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是像第一军这支又历经了蚁贼围城战和蔡州军来犯防御战两战洗礼的军队,已经具备了和这片土地上任何一支强军抗衡的实力,而第二军、第三军的成长速度一样惊人。

  但劣势一样明显。

  虽然淮右步军的平均实力提升很快,但是这种平均实力主要是体现在防御作战上。

  由于在中高层武将军官上水准略逊一筹,使得淮右步军在野战中突破溃敌、攻城战中攻坚克难的点上能力就有所不足了。

  特别是像后期大批军士都是从颍亳寿三州的流民中招募而来,基本上都没有武道根底,这种士卒通过训练遵章守纪整齐划一没的说,但是一旦面临强敌需要军官率先垂范锐身赴难时就比较棘手了。

  举个简单例子,两军野战对阵,同样两个都或者两个营对阵,对方的营指挥使、副指挥使和都头这一级别的军官技高一筹,武道水准更强,双方冲锋对决,一方多名军官可以冲阵斩将,另一方军官素质略逊不敌,就不得不用更多的士卒组合来应对,可能就会造成这一方更大的损失,在正常情况下,胜负天平自然就会向军官水准更高的一方倾斜。

  这也是目前淮右军战力提升最大的瓶颈。

  之前江烽不遗余力的从大梁招募老卒和基层军官,但是一来数量本身有限,真正高水准的军官流失在大梁民间的也并不算多,二来随着淮右军军力的迅猛膨胀,从一军迅速扩张到五军,其对队正(队副)、都头(副都头)、指挥使(副指挥使)这一级别的军官需求量就更大。

  而从最初的固始军到现在的淮右军通共也不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历程,这支军队自己培养出来的军官显然是难以满足的,哪怕有白马寺的援助,有大梁内部的挖角招募,也还有从河朔一带零散的投效,但都仍然难以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这也是淮右军目前水准的真实反映,一个刚刚成型的藩阀,之前没有任何底蕴根基,其军队战斗力能达到目前这种状态已经殊为不易了。

  不说大梁、大晋、吴国、南阳这些老牌藩阀,就像是泰宁、淮北、蔡州,哪一个没有二三十年的沉淀积累?就算是在很多人看来最为积弱的鄂黄,哪怕其在高端武将的战力上有所不足,但是其在中低层军官的战斗力积累还是相当厚实的,人家一样也是一二十年积累下来的,也不是淮右这种新冒出来的暴发户所能比的。

  当然并不是说你的中基层军官积累厚实你的战斗力就一定很强,你打仗就一定能胜,限制战斗力发挥的因素还很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