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这就是我的米娅_狩猎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一之后,在福克斯影业的强势力下,短短几天时间,关于《蝴蝶效应》的媒体风向就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对于偏重主观倾向的媒体影评,普通人显然更容易受到现实数据的影响。

  周2169万美元票房。

  次周末17%的微弱跌幅。

  平均的观众评分。

  所有这些,无疑都显示着《蝴蝶效应》的影片质量远没有影评人抨击的那么差劲。在福克斯影业刻意地舆论引导下,公众逐渐意识到,《蝴蝶效应》的一边倒差评,很可能就是有人故意抹黑的结果。

  随后,新闻集团旗下的《纽约邮报》表了一篇文章,进一步让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

  事情还是要回到三月份西蒙突然受到的媒体质疑,《纽约邮报》的一位记者现,当初在《纽约时报》上刊文质疑西蒙的那位独力撰稿人马克·霍灵顿最近突然购买了一辆崭新的法拉利跑车。

  于是,问题就来了。

  马克·霍灵顿以往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让他支付这样一款昂贵的跑车。

  那么。

  钱是哪来的?

  是不是因为受人指使抨击某个天才少年而突然赚到的外快?

  作为一家行量巨大的八卦小报,《纽约邮报》以各种没节操新闻知名。为了避免遭受诽谤诉讼,这篇文章完全没有直接对马克·霍灵顿起类似质疑,但言语中却处处将观众朝某一方面进行引导。

  面对《纽约邮报》的指责,马克·霍灵顿非常‘配合’地第一时间就出面反驳,声称跑车是他分期付款买来的,并没有支付全款,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外快’。

  《纽约时报》或许是不愿再蹚这趟浑水,马克·霍灵顿这次的澄清文章只能表在另外一份报纸《每日新闻》上。

  这下更热闹了。

  众所周知,市场定位类似行量也不相上下的《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完全是死对头,两家都很没节操的报纸几乎是完全撕破脸地经常隔空对骂,相互间甚至还会将对方的老板鲁伯特·默多克和莫蒂默·扎克曼拎出来贬到一文不值。

  现在,随着马克·霍灵顿在《每日新闻》上进行澄清,双方战火又起。

  这种媒体撕扯通常都很难有什么结果。

  倒霉的却是马克·霍灵顿。

  事情越闹越大,他收钱抹黑西蒙·维斯特洛的事情在这一番撕扯中莫名其妙的就被坐实了。

  如此热热闹闹地一直到4月24日,周五。

  由于媒体风向的转变和福克斯影业不遗余力的营销攻势,《蝴蝶效应》第二周整周的票房跌幅相对于周末三天继续收窄,仅有15%,再收1828万美元。

  两周时间,《蝴蝶效应》的总票房就已经达到3997万美元。

  只是这接近四千万美元的票房,就已经让《蝴蝶效应》挤入1987年度已上映电影总票房第四名的位置,仅次于《罗拉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