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3章_狩猎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是一个石油炼化大国,因为当局对能源产业的重视,长期投入之下,早在1988年就已经突破了1亿吨的石油炼化产能,再到当下,预计1998年的中国全年炼化体量为亿吨,虽说无法与同期美国的亿吨和日本的亿吨相比,但对比其他诸如炼化产能亿吨的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绰绰有余。

  然而,其中的问题也很明显。

  这就是炼化领域的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中国的炼化产业所得,大部分都还是基础的柴油汽油等初级炼化产品,而且品质普遍不敢恭维。

  至于深加工领域的烯烃等基础工业原料,就拿中国内地当下稀缺的乙烯产品而言,预计1998年全年的产能也只有370万吨,只相当于美国4500万吨乙烯年产量的8。

  可以想见,如果中国炼化产业能够提供的烯烃类基础化工原料长期不足,无法供应海量的合成橡胶人工纤维合成塑料等产品需求,中国就很难成为世界工厂。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为了应对石化领域的短板,中国政府特意对相关产业进行了整合,重组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中海油的ipo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推进,目标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石化领域的产业升级。

  维斯特洛体系在连云港和宁波的两个炼化项目,也是在这种产业改革的背景下产生。

  中国的炼化产业并不禁止外资进入,当然,潜在壁垒不说,至少明面上肯定如此,包括当局上层的态度,也是希望能引入外资加强竞争,实现鲶鱼效应。

  问题是,谁也不会把事情看得这么简单。

  因此,维斯特洛体系给出的是两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完全的深加工领域,而不是生产各种初级油料的基础炼化工厂,这首先会避免与各家地头蛇在基础业务上的竞争。

  只是问题还在。

  关键就是这两个项目实在有些大,各自500万吨的年炼化产量,两者相加,就是1000万吨,直接相当于中国当下炼化总产能的6。

  再到具体的基础化合物产能,不说其他芳烃类基础物料,还是以最关键的乙烯产品为例,两家工厂各自的预计产能都是30万吨,合计就是60万吨。

  中国1998年的乙烯总产能才370万吨,只是两家工厂,直接又是16的比例。

  而且,如果两家工厂发展良好,将来也不可能说不让人家扩产,以维斯特洛体系的实力,那就很可能发展成一个更加庞大的炼化产业集群。

  总之就是,哪怕当下确定的方案中,两家工厂的中国国有资本比例都会达到三至四成,还是难免引起各方的顾虑,或者担忧中国的炼化产业格局受到冲击,或者担忧自家的地盘受到侵占,或者更阴谋论一些担忧这是海外资本为了狙击中国炼化领域的产业升级计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