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政治智慧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二十六日,清晨。

  一片衣角掠过路边青草的露水,几道身影转廊庭而向正院,到了之后几人跪下,低头捧上一个木盒。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胡须花白的老者,老者身边有一个青年人,模样倒与老者有几番相似。

  青年人拿了木盒拆卸开来,将里面的一页宣纸取了出来。

  老人家偏过眼神,念了其上的两字,“取仕。”

  这有些奇怪。

  因为宋、明两代的科举都是三年一次。譬如弘治十八年乙丑科之后,下一次就是正德三年戊辰科,和是不是有新君登基没有关系。皇帝登基之后有恩科,是清王朝为了笼络天下士子,所以想出来的主意。

  因而此时的刘健是看不太明白的,但仔细一想,其实洪武四年、五年,永乐九年、十年都分别进行过连续的科举。

  皇帝处处以先祖来要求自身,或许这也是比照太祖、太宗皇帝而做。

  还好,加科取仕这事其实不难,毕竟文人也不会自断其根,若是皇帝都说了今年举行科举,结果哪个文人不同意,那天下的士绅怕是不知道要编造多少流言来让其身败名裂。

  接着刘健起身,正式的向两人行礼,“下官主政山东一年,一年来,尤为感谢两位阁老于山东百姓之关照!”

  刘健没想到自己只到山东一年就立马升官。

  刘健不敢托大,连忙起身去迎,既是宫里来人,必定是陛下的意思。

  其一,刘健确实干得不错。这个得实话实说,人原先是内阁首辅,去当个布政使还不是绰绰有余?而且当初他赴任的时候,皇帝为他撑过腰,官场上人走茶凉的那一套得到遏制,他在京师的老友也愿意帮他忙。

  尔山东布政使刘健,先皇祖拔尔于师言,先皇考遗予以正士。立正直忠厚之高标,运博大沉雄之峻采,昌言日进,戆气特闻,兢兢业业,待民以仁。

  朱厚照是想减少政治阻力,至于说议了以后,施行了,施行到什么程度,还不是看他这个皇帝?

  这点政治智慧他还是有的。

  山东巡抚?

  而且朱厚照还下旨御膳房,要在今日为数百名朝廷高官准备好一天的食物,中间只会有休息的时间,而不会说让各人回府或是回衙门吃上一顿再来。

  正思考间,下人来报,说宫里的公公来了。

  “希贤公。”李东阳和谢迁都不受此礼,“我们之间就不要来这些虚礼了,早年我们就说过,既已相得,则不以俗名而论,所求者,上解君忧、下安黎庶而已!今日我与于乔来此,希贤公还不明白我们两人心意?”

  一个十几岁的人,于政治上的把控不比他们这些几十年的老臣差多少,如何能让他不赞叹?

  到午后时,得了消息的李东阳、谢迁都赶赴他的住处。

  除此之外,守卫宫门的禁军也比平时多了三倍,更是有锦衣卫从旁协助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