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4章 太祖高皇帝!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朱元璋的七世孙,朱厚照如今再进应天府,首要大事却不是见李东阳了,而是要到明孝陵祭奠先祖。

  这是道德伦常的基本要求,也是朱厚照自己的意愿。

  明太祖以一只破碗起家,不仅仅是个人建立功业,更重要的是驱逐了蒙古人,恢复了汉人天下。

  其实仔细想来,南宋灭亡是1297年,清朝是1912年灭亡的,这中间一共是615年。

  所以朱元璋最大的、根本性的贡献不是什么创建了制度或是打了什么胜仗,而是在元和清中间插上了一个汉人的王朝。如果没有他,或者没有其他的汉人皇帝,那神州大地上的后世汉人再追忆先祖,得回溯六百多年去寻根。

  六百多年啊,还寻得着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谁横亘在元清之间,都值得被祭奠。

  明孝陵在应天府东郊紫金山南麓,整体上呈北斗七星状,并且是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为具服殿、御厨,第二进院落为享殿和东西配殿,第三进院落为方城、明楼、幽宫等。

  祭祀的礼仪和流程自不必多说,包括皇帝本人需要着衮冕,衮衣通常是青色的,上面绣有日、月、星、山、龙、华虫等图案,寓意着皇帝是天下的主宰。

  宫廷礼仪对这些都要严格的要求,比较方便的是,应天府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

  所以有太常寺负责准备祭祀所需祭品,光禄寺负责预备御膳酒饭供具,教坊司负责准备大有翰林院负责撰写祭告文,有兵部负责把守各处要到,还有随扈护驾军……

  朱厚照在四月份时就已经离京,现在已经一个月了,应天方面完全有时间把这些事项拿出来梳理准备。

  所以当圣驾一抵达,这个活动很快就开始了。

  便是祝版也由太常寺官员交道了朱厚照手中。

  所谓祝版就是就是一块写上文字的长方形木板,上面的文字又叫‘祝文’,通常就是写上先祖创业艰难等等,就是先赞美一下他的功绩,而后写子孙兢兢业业,就是写后人如何做,最后再写上一些祝愿的话,同时希望先祖在天之灵来保佑我们。

  这都是礼仪的一部分。

  朱厚照从来不做改动,因为文官们很擅长这些。

  到真正祭祀的地方,需要通过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很长,而且弯曲幽深,两旁会放有各种石刻。

  一百年来,明朝的几任皇帝都没有再到孝陵祭奠,所以朱厚照此行很特别,也表达了一种不一样的政治内涵。

  一方面是血脉、是正统、是孝道,另外一方面也是明继承先祖余烈之志。

  所以朱厚照本人也非常的重视。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棂星门下的石碑坊是一座三开间的石牌坊,额坊上刻“开国规模”四字,这是由明太祖本人亲自写的。

  后世朱厚照也去过明孝陵,但当时见到的是治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