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民生(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区,同时还是一个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大量充斥着西班牙裔、意大利裔和立陶宛裔),几乎成了一个“化外之地”——圣何塞大教堂前排成长龙的礼拜人群就是明证。

  东岸政府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种碍眼的状况,因此他们从两三年前就开始大量迁移新移民来到商城县定居,这自然使得本地的人口开始激增,至今已达到了二万五千人之巨。朱诚东二人所乘坐的这艘鳕钓船此番就拉了两百个来自明国的移民,他们将在商城港上岸,然后进入野屋河畔进行垦荒种植,顺带改变全县的人种比例。

  而除了移民外,东岸国教道教也开始在商城县进行了多番动作,力争“净化”全县。只不过目前看来,虽然本县建了很多道观、城隍庙什么的(甚至还修了一座道教医院),可仍然没能争取到太多天主教徒改信,这让宗教事务处的官员们有些惊讶。要知道,近些年随着道教教会花费极大精力研究医学、推广卫生防疫知识,同时提供大量“教会女儿”给国内的光棍,道教教会在各县各乡的名声是极好的,且已渐渐融入了很多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在商城县这种地方,他们的努力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真是奇了怪了!这些顽固的拉丁蛮子,怎么比那帮加尼沙里军团士兵还难改信?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小事了,在西南铁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364公里的今天——******人为了尽快修通铁路也是拼了,目前除西平乡到大通乡约一百公里的路程还没通车以外,其余都已修通——在商城县经济已越来越和腹地的广陵县(刚成立,辖广陵镇、大化乡、西平乡、大隆乡、大德乡五地,计九千人)、鸣鹤县(近一万五千人)、桃园县(近一万五千人)等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在商城县的居民与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候,这个地区最终也会被占据优势的东岸人给同化,彻底失去自己曾经的文化特征。

  朱诚东、赞帕里尼二人在商城港逗留了一天多时间,在采买完毕各类补给品后,4月26日,这艘鳕钓船缓缓离开了平静的淡水海——拉普拉塔河——然后南下往盐城港行去,并最终于5月1日下午抵达了繁忙的盐城港码头。

  盐城港在发展这么多年后,其规模已委实不小了,居民人数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人口达到了这种规模,自然不会还局限在盐城港附近的所谓“一炮之地”了。在越境屯垦已成风的五十年代末的今天,海陵乡(位于后世阿根廷贝尔格拉诺港附近)、守田乡(位于布拉托维奇少校村附近)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东岸人对布兰卡湾沿岸这个后世著名的小麦及牛羊产区的侵入,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相信随着今后移民此地的东岸人越来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