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章 结束与开始(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风的克里米亚骑兵也在装备火枪、大炮的俄国射击军面前占不到太多便宜。相反,因为国力的差距,他们在争夺阿斯特拉罕、诺盖等金帐汗国遗产的过程中被俄国击败,使得国土被限制在了半岛及黑海北岸这一圈上,再也没有寸进的余地,除非他们击败已成生死大敌的俄国!

  这样一个处于被锁住状态的克里米亚,造就了一批对国家未来前途感到焦虑的贵族群体,而这同样也给了东岸人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间。不然的话,人家凭什么会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你算老几啊!

  而东岸人改造克里米亚汗国的第一步,就是说服他们的大汗和议政贵族们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常备军队,而不是继续使用以往那种动员牧民参军的落后体制,因为那只会越来越难以招架俄国飞速进步的陆军。

  常备军的规模在三千多人的样子,多为步兵和炮兵,从黑海北岸鞑靼封建主旗下征募,也有少部分来自半岛上的破产牧民,平日里驻扎在著名的“鞑靼壕沟”防线内。教授这些人步兵战术的是来自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人,当然也有少部分东岸军官,但不占主流了。

  当然单靠三千余人是无法守御偌大的防线的,因此尚有一批数量同样在三四千之数的骑兵队伍驻扎在那儿,与步兵守望互助。不过这支骑兵队伍原则上不是由贝克奇萨莱方面供养,而是由地方封建主和游牧首领们轮番派出自己的部伍去戍守,指挥权则统归阿迪勒大汗本人,说起来有点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了。

  长期供养、维持一支数千人的常备军所需的金钱不是什么小数目,尤其是对克里米亚这么一个半游牧国家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从外界进口了。不过也幸好这么些年来,东岸人与他们之间持续不断的奴隶贸易极大充实了他们的国库,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本钱给自己的军事装备更新换代乃至购买诸如烟草、蔗糖、香料之类的“奢侈品”享用。

  另外就是第聂伯河贸易也让他们沾了些光虽然这条贸易线因为国际局势的原因而有些不太稳定,充当了税吏的鞑靼人保守估计每年能从中收到超过两万金色庚的税款,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多,但也不无小补,至少可以以折扣价从东岸进口八千杆32丙式燧发步枪了。

  再者,也不能忘了东岸人千方百计帮他们设计的位于黑海北岸肥沃的黑土地上的粮食种植园产业,当地的粮食、皮革、干酪这些年来远销以熱那亚为首的一干保守缺粮困扰的意大利城邦国家,让克里米亚汗国多了一笔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多了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虽然这扇窗口因为奥斯曼帝国商人垄断粮食贸易的缘故而被人为关闭了不少,但终究是一个巨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