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宁(十)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各地政府最最盼望得到的物资之一,因此这家企业在东岸国内就别提有多吃香了,几乎每个尚未被其开设分公司的县份都在力邀其进入,特别是那些交通不便的内6地区。

  北宁地区目前只有北宁县有一家正在运营的分公司,另外容城县有一家在筹建的分公司,除此之外便没有第三家了,这无疑是非常不足的,盖因如今无论是住宅、仓库、兵营、水库、沟渠、河堤、谷仓还是别的什么设施,都急需此类物资的供应。

  东边相对达的地区都这样了,西面这稀稀拉拉的几个定居点,按照一般情况来肯定是没戏的。不过,谁让地区行署专员徐某人在中央有关系呢,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徐宇既然当了北宁地区专员,那么自然也是要为地区整体展考虑的,因此上中央找关系、走后门跑一些项目也就很自然了。而出于平衡地区展的考虑,徐宇还是打算将争取来的本地区第三家建筑材料分公司落户在西面,以加这里的展。毕竟,这里的交通要比东面方便一些,虽然这里无论是土壤、环境还是其他什么都远逊北宁县一带。

  不过,东岸建筑材料公司虽然看在徐宇的老脸上同意在高郭乡这一片设立一家分公司,但他们也提了一个条件,即他们资金暂时有些不足(连续多年被财政部抽血,以至于都无钱更新技术和设备,再加上四处扩张,资金链颇有些紧绷……),希望北宁的地方政府也参与进来,双方共同出资、分占股份,以减缓东建公司的资金压力。

  老实,人家的这个要求其实挺合乎情理的,而且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和地方合作。不过,考虑到北宁地区令人尴尬的财政状况,这就颇有些关碍了。要知道,现在东岸地方政府的财政,穿了那都是“土地财政”,即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卖地收入,一亩地十元(以前是七元),卖一万亩就是十万元。听起来是不少,可问题是地方政府的支出也大啊,这一点倒有点类似后世的朝,地方上的公路、码头、仓库、上下水设施、民兵训练、医疗服务等一揽子事情,都需要和中央分担出资。比如一个河港码头,一般是中央拨点钱、国营内河运输公司出点钱、地方政府也要出钱,一堆项目下来这开支可就非常庞大了。

  可以,东岸地方政府的财政是相当之不充裕的。就拿北宁地区来,若以东岸现有的财政收入分类识别的话,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非租税收入,穿了就是土地出让金、罚款、规费、公产出租等等,其中大头是土地出让金(在最新税改中,中央与地方三七分账,且这个金额取决于政务院每年批下来的公地指标,不按指标私自卖地缓解财政困难的,已经被一撸到底回家种地了),但这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