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中央谷地(七)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械加工精度成倍提高。更别说,东岸人还发明了刻线机这种国家重宝般的神器,使得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达到了可能(以往只能部分标准化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工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精度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极大促进了机械设备在全国的铺开。

  就像眼前这台75马力蒸汽机,其实和早期生产的也大不一样,这只和工业加工水平有关。打个比方,假如早期的这种蒸汽机只有30的零部件能够互换,那么到了现在,可能就有百分之六七十能换了。而且即便不能互换的,二次手工加工一下,没准也能使用,这无疑是能极大降低维护成本的。

  反观欧洲的机械设备,因为缺乏普遍通用的量具(没有刻线机,无法大规模复制生产),他们加工的零件通用性不是很强,因为他们仍然是在通过古老的五等分法、十等分法给原料划刻度加工,前后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用这种零件加工的机器,出现部件损坏的情况后,就必须得去原厂寻找零件,且寻来的零件也不一定能用,因为尺寸可能存在微小差异,必须二次加工。这样的成本,确实是很高的,除非在蒸汽机明确具备巨大优势的场合,不然使用起来成本就未必比骡马、水力低多少了。

  所以,你便看到了,这么些年来,随着东岸出口的机械设备在欧陆各国使用的日渐增多,机械零部件的出口渐渐也成了一项规模不小的产业,并且增速呈越来越大之势。究其原因,还就是因为东岸机械零部件的高通用性和互换性,使得维护起来成本较低,间接促进了欧洲各国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当然也打压了欧洲各国机械加工业的进步。

  这种75马力小蒸汽机如今主要用在东岸大草原、河间及鸭子湖流域,南智利地区这种穷乡僻壤受限于多种因素(主要还是配额限制),引进得不多,以博陵县为例,也就在湖区一带购置了一台试用,与那些骡马抽水机、大型蒸汽抽水机(固定式的,移动起来非常困难)一起,排干沼泽积水,为当地的农业拓荒发挥作用。

  与这些抽水机一起行动的,还有挖掘沟渠的蒸汽锄、蒸汽犁。有这些机械的帮忙,利用天然池塘、湖泊、沼泽改造成水库,完后开挖灌溉水渠,也就变得一项轻松不少的活计了。甚至于,听说县农业局已经派专人前往西湖县的大丰农机厂,打算抢购一台蒸汽拖拉机回来,看看效果如何,听说这种拖拉机在巴塔哥尼亚一台用得很多,很频繁,无论是拉货还是拉别的东西,效果都非常不错。

  当然县里也不是没有人指出,这种功率为25马力的蒸汽拖拉机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蒸汽玉米收割机、小麦收割机、大豆收割机什么的(取代以前的各型马拉式收割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