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处置与消化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东方港北城——定远乡),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经直达大鱼湖畔的渔业码头。而大鱼湖原本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经过近些年来不间断的捕捞之后,目前已经接近枯竭。为了给大鱼湖休养生息,政务院果断决定对定远乡进行经济转型,原本以种植业、捕鱼业、晒盐、渔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模式将进行大规模转变。

  老实说,目前东方港及其附近地区其实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缺水。是的,缺少大型地表径流,通俗点说,就是没什么大河。放眼望去都是一些水量不是很丰沛的小溪小河,其中还有很多是季节性河流。没办法,草原地区嘛,就这个德行。要不是这些年政务院花费大力气、大代价修建了大量的蓄水池、雨水收集池、人工水库以及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那么光养活东方港及其附近地区万余人口就很吃力了,更别说还开辟了总计超过两万亩的各类农田。

  既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执委会和政务院自然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为了缓解东方港附近地区的人口压力,以及为国内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政务院决定将新来的这总计三千五百多新移民和定远乡、东方港部分老居民互换后,再派往西北内陆地区靠近水源的地方建设新的定居点,然后进行放牧垦殖。

  放牧的品种主要是从欧洲引进的一些细毛绵羊,以给国内日益蓬勃发展的纺织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令人惋惜的是,东岸共和国的外交人员费劲了心机与手段,目前仍然没有搞到著名的西班牙美利奴绵羊。目前国家情报总局已经开始在想办法,如果能够将这种大量出产优质细羊毛的绵羊弄到东岸大草原上来养殖,那么必将为华夏东方共和国呢绒工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大鱼湖北岸及其附近,新定居点的位置甚至早在年中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并由建筑队进行了部分前期建设。规划中的定居点有两个,分别是位于大鱼湖北岸的棉农堡——顾名思义,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们在这里将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以及位于后世卡斯蒂约斯城附近的镇远堡——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主要以养羊为主。

  两个定居点出产的棉花和羊毛分别送至东方港和平安县两地生产加工。为了提高输送效率,东岸建筑公司在大鱼湖北岸棉农堡修建了一下小型码头,这里出产的棉花在装船后将通过大鱼湖——大鱼河水系运送至东方港,交通还算便利。而镇远堡还在棉农堡北方约十公里处,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建筑公司目前已经开始规划1号公路延伸段——棉农堡至镇远堡的柏油公路。这条公路建成后,再辅以大型四轮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