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章 痛苦的改革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军并不能算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事实上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会交还武器,然后回家务农、放牧,等到秋冬季节时再统一征召回来进行训练。究其原因,还是克里米亚汗国太穷了,负担不起四万新军的全部开支,能省一点是一点。事实上若不是靠着东岸几乎成本价出售的武器以及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援助的话,他们连两万新军都维持不住,这是他们不如俄罗斯人的地方。

  不过不管怎样,即便现在奥斯曼帝国财政困难,大幅度削减了给克里米亚汗国的金钱和物资援助,格莱大汗依旧倾尽全力维持住这支新军不散,为此哪怕将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投进去也在所不惜。新军,是他号令全国的根基,是他贯彻意志的工具。没有了这几万人马,他这个大汗就当得没甚滋味了,因为就连一个实力强点的部落酋长或封建领主都能对他阳奉阴违,这是他所无法接受的。

  “这支部队看起来不错啊,是克里米亚新军里最能打的了吧?”脱脱迷失港码头,哈吉警备司令吴翼飞嘴里叼着个烟头,看着通行了一路的这支队伍,赞叹道。

  “当然能打了。这是他们首都师的人马,四个师里面唯一全职业军人部队。”东岸驻奥斯曼大使盛德鸿回答道:“其他三个师,先知师、拔都师、黑海师都是半职业部队,除保留部分骨干外,大部分人都只训练半年,自然不如首都师那么雄壮了。”

  话说克里米亚汗国的新军也是在东岸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完成的。他们的新军被编成四个师,其中首都师下辖4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外加一些技术兵种,总计约13万人;先知师、拔都师、黑海师都是小编制部队,各有约8500人上下。今天来到脱脱迷失港的这队人马就是来自首都师骑兵团的一部,大约百余骑的样子,护送着一个大型车队抵达港口。途中的时候,他们与东岸大使盛德鸿一行人相遇,然后便并做一股,一直抵达最终目的地。

  来自首都师的鞑靼人将大批日用品卸到指定地点内,同时还有一批谷物,打算等货船一到,就发往卫拉特蒙古人的巴音郭楞港。食物和日用品都是在附近生产的,按照与东岸人的约定,它们就被以一个优惠价出售到卫拉特蒙古人那边,以支持他们在当地的殖民活动。

  对于卫拉特蒙古人,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态度是迷惑、好奇,同时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亲近。这其实很好理解,鞑靼人是当年蒙古西征时留下的后裔,与后世混血严重欧化不同,此时的鞑靼人仍然保留着黄种人的大部分特征,而卫拉特蒙古人,基本上是纯血黄种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都是黑海这一带的“孤儿”,自然应当亲近亲近。

  克里米亚汗国现在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