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十三章 潘帕(三十八)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般地大。而且,他看得出来,修建这些路所费颇多,不是朝鲜负担得起的,因此只是用一种新奇的目光看着,但并不是很在意。

  车队行驶了几个小时后,遇到了一段还没硬化的路面,一堆工程车辆和人员正在这里工作着。像碾压机、铲运机、推土机等等,很多设备都是朴世堂完全没见过的,甚至就连想象都没想象过的,说是大开眼界也不为过了。

  这些设备基本都是靠小型蒸汽机驱动的,因此重量非常大,在土路上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你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东岸人要先将这条公路修建起来,然后再上马铁路项目了,这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修建公路的劳动成分很杂。其中既有附近定居点的农民,他们趁着农闲时节过来打零工,赚取现金收入,同时也有大量非国民劳务工。“非国民”这个词,朴世堂也是到了东岸之后才理解到的。在他的认知中,非国民也分为两等,第一等是来自旧大陆的白人契约奴或黑人,比他们还要低一等的则是印第安人或梅斯蒂索人,这些都是有原住民血统的人,地位尤其低下,从来都是承担最危险、最繁重的体力劳动。

  眼前的筑路工地上就有许多印第安人,朴世堂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否自愿。他知道东岸境内“大治”已经数十年,因此这些印第安人多半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而且多半是被东岸人掳来的。不过这又如何呢?欺压弱小民族,即便是朝鲜人也做过。当年女真族在朝鲜北部艰难度日,朝鲜屡次派出大军征剿,最后驱逐一部分,杀死一部分,奴役一部分。不然的话,你以为他们的国境线是怎么推到鸭绿江沿岸的?还不是从女真人手里抢来的!因此,对于东岸人大征剿印第安人的事情,朴世堂即便是个儒者,依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心底里是一丝波澜也没有泛起来。

  四百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一行走了足足四天时间才走完。还好一路上东岸人已经设立了诸多的定居点,而且还有许多工程队,采买食水、维修车辆较为方便,因此终于在15号傍晚时分抵达了洛阳府神都区。

  神都区如今还比较荒凉。因为新首都发展领导小组把大量资金用在了北城区上面的缘故,导致其他各区或多或少都有些“发育不良”。其中南城区还算好点的,至少原本有西班牙人现成的街区,每年上头也拨下来二十多万元的费用修缮改造。再加上本身被定义为商业区,各路社会资金纷纷抢滩突进,修建楼堂馆所,顺带着把一些路面也给改善了,因此城市看样子还过得去。

  玉泉区和洛邑区就要差一些了。前者稍好,因为洛阳大学、陆军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这三家都是从东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