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走向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看得出来生活还算不错,脸上色泽红润,身上也有几两肉,不是那种瘦骨嶙峋的模样,这就让他们大大惊奇了。要知道,在他们刚来那会,定海、鄞县、慈溪等地可是爆发了一次水灾的,当时大量乡民涌入城内,东岸政府居然没有焦头烂额,而是从容应对,一方面拨粮赈济,一方面帮他们寻找工作,以便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自食其力。结果就是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一场原本可能会动摇统治秩序的自然灾害的恶劣影响被降到了最低,不得不让人叹服。

  这两位公子哥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事实上出身官宦家庭的他们知道得很多,比如去年南京及周边一些县爆发了一次洪灾,那时是个什么场景,他们可历历在目:“被灾之民数十万,皆田庐荡然。不惟无粮可食,无田可耕,抑且无地无屋可栖止。灾民多食草根树皮及观音土,食者辄病,饿莩枕籍。”

  当时的满清朝廷采取的对策是以工代赈,即待水稍退之后,组织百姓修建河堤。但灾民数量实在太多了,朝廷根本救不了全部,灾民们“哀鸿遍野”,“多蹿至南京、镇江乞食”,“贫民结庐而居者不下两万户”。

  公允地说,满清朝廷做到这个程度,在封建社会已经不错了,至少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但凡事就怕比较,在面对同样的灾害时,东岸政府是如何运作的?大清又是如何运作的?两位家里都是开纺织厂的,甚至知道家里长辈还盼望着灾害更猛烈一些,好让他们能够弄到足够的廉价苦力来做工,每每思起此事,他们还有些赧颜,这可比东国人的所作所为差多了。因此,他们现在唯一骄傲着的,大概就是自命是华夏正统,对“胡风炽烈”的宁绍地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罢了。

  “朝廷已经剿灭噶尔丹,接下来当可刷新朝政,我大清也有更多时间发展工商。假以时日,未必就比这东国差了。”看了一会熙熙攘攘的街景后,其中一位公子哥放下茶杯,说道:“刘兄,只要工商起来了,国力必大涨,届时面对东国人可就不会像当下这般局促了。哼,我可想看到有一天王师东征,将这东国人彻底赶下海,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的。”

  话说蒙古枭雄噶尔丹自困顿于漠南蒙古之后,就一直局促无比。老家被侄子占了,周围又都是敌视他的势力,兵是越打越少,弹药也是用一点少一点。因此,虽然在与清军的交战中是互有胜负,未曾受到致命打击,但几年时间下来,终于还是撑不住了。

  去年(1696年)秋天,噶尔丹军中发生疫病,军士死伤甚众,士气极为低落。噶尔丹看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决定开春后与清军大战,而清军对此也求之不得。

  4月,双方合计十万余人在喜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