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花车巡游(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要太潇洒。

  这次邵耀光离任前的铁路花车巡游,也邀请了钱清一同随行。钱清想着左右无事,便愉快地答应了,打算乘火车来一次公费旅行。之前因为多在工业区晃荡,钱清感觉很是无聊,一度待在车上写稿子,甚至连很多应酬都推了。今天来到气势磅礴的乌江上游之后,看着这天高地远、江天一色的美景,他才终于觉得不虚此行,心情畅快无比。

  这会听到邵耀光向自己询问,钱清想了想后,便说道:“领导,既然你问起了,那我就谈一谈。我这人不喜欢说啥好听的,也不喜欢吹捧,领导你可能也不想听这些,那我就我的切身感受来说一说不足之处。肯定会有遗漏,因为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欢迎大家补充啊。”

  “首先要谈的是图书馆。”钱清说道:“咱们国家目前藏书最多的是位于东方县的首都图书馆,藏有120多万册,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地理民俗类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问题在于,这里面有至少四分之一的书籍不外借,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各种孤本绝版,以及来自欧陆的拉丁语文献,你倒是赶紧弄一些复制本出来啊,我最近为了写文章需要查一些中国的县志,结果只能天天跑图书馆查阅,有时候还没有,真是愁死人了。另外,县一级的图书馆的数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人民获取信息的权利。”

  其实钱清说的这么也没错。现在的东岸地方政府,几乎一有钱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码头、运河、水库等等,或者投资工业建设、教育师范、医疗卫生等考核占比比较重的领域,至于文化领域,他们除了制定规则之外,似乎投资很少。

  以图书馆为例,现在全国近两百县,有县立图书馆的不过三十多,绝大部分县份没有图书馆,文化局也是个清水衙门,里面的办事员经常被其他部门借调过去干活,何谈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另外就是东岸人几十年来在全世界搜罗各种书籍,中国的、日本的、越南的、阿拉伯的、波斯的、欧洲的,反正有价值且能收集的,都通过各种手段弄来了,其中相当部分甚至是孤本。但可惜的是,这些书籍的翻译、抄写、复印工作进展极其缓慢,以至于大部分书籍至今仍躺在首都图书馆内,根本无法节约,殊为遗憾。

  “第二,是有关报纸杂志的事情。”钱清继续说道:“老实说我是不太清楚现在的政策的。比如马车运输协会想搞个《货物运输月报》,申请了半年刊号都没批下来。我不知道文化部的审核人员是出于什么动机这么做,我想要说的是根本没必要嘛。批了这些杂志,难道还有人会造反不成?是是,我知道上次有人在《经济情报》杂志上写了很多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