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声明与干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杂了,这个国家接触先进文明本来就困难,与东岸的关系更是起起伏伏,甚至在东岸人在黑海一带帮助奥斯曼、克里米亚、卫拉特蒙古政权时还差点陷入敌对状态——幸好当时的沙皇理智,没与东岸开战——东岸人想深刻影响这个国家都困难。

  因此,这三个国家基本上仍然按照原本各自的轨迹继续前进,并在今年为了波罗的海的东部的统治权大打出手,东岸人对此基本是各不相帮,作壁上观的。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俄国沙皇彼得身上。这个家伙非常不安分,从几年前就微服出游中欧、西欧各国,分别去了库尔兰、丹麦、波兰、德意志(主要是萨克森和勃兰登堡—普鲁士)、丹麦、荷兰、英格兰等国。中途因为莫斯科有军队叛乱而折返,平定后又再度出游,一边观察各国风情,一边招募技工、采购书籍,如饥似渴地吸收先进的知识与文化。

  当然彼得也没忘了搞事。这厮在丹麦、德意志和波兰停留期间,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多位君主,组建了一个针对瑞典的庞大包围圈子。圈子的主要国家是波兰(含萨克森)、丹麦、普鲁士与俄罗斯,基本上都是与瑞典有仇的国家,大伙相约一起攻打瑞典,成功后普鲁士可以收复波美拉尼亚,波兰可以获得波罗的海沿岸,丹麦可以收复当年被迫割让给瑞典的地盘。至于俄罗斯嘛,自然也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了——天可怜见,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只在偏远的北海有圣尼古拉斯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两个港口,这真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应该说,彼得的游历和串联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有人指责他与汉诺威选帝侯的寡妇索菲亚不清不楚,在英国与一位女演员姘居,在荷兰与粗鲁的造船工人们一起生活,并沿途招募了很多身世并不清白的西欧船长或雇佣兵将领到俄罗斯服务,但彼得成功压服了众多反对声,与丹麦、普鲁士、萨克森、波兰结成了牢固的反瑞典联盟。

  这里我们也不能忘了波罗的海小透明库尔兰公国。说实话,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脑子真的有点不清楚。在波罗的海战云密布的时候,他们不想着如何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居然屡次作死,想加入俄罗斯一方,与瑞典作对。

  他们或许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一直想夺回立窝尼亚人心目中的“圣城”里加,比如瑞典屡次勒索让他们损失了很多金钱,比如瑞典军队经常不通告就从库尔兰过境,比如瑞典官员对大公阁下非常无礼等等,总之是一肚子怨气。但是,你再有怨气,全国在吸收了那么多难民后也才三十万人口,军队更是不足三千人,实力摆在这里,有不满自己兜着吧,难不成还想让瑞典人给你道歉?

  真正让库尔兰大公悬崖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