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腌制好的金枪鱼快送到不远处的海产品加工厂里,一边说道:“这次出海运气不错,除了那些虾子外,还捕了不少金贵的东西。嗯,按照上头的图录应该分别叫海参、锯缘青蟹,嘿嘿,都是本土需求的紧俏货。这日子总算可以松快点了,以前运气实在太背!”

  “嘿嘿,马上就进入飓风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休渔期了,你小子也可以安安心心窝在家里当员外了。我就不行了,守着这么个破酒馆,拉扯着两个小孙子,一天不干就没得吃,唉,劳碌命啊。”老孙头摇了摇头,用羡慕的语气说道。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大明人,从山东来到新华夏后在一场时疫中双双殒命,留下了两个孙子。

  听老孙头这么说,与他同来自登州的船老大拍了拍他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又转移话题道:“对了,你一会给我拿6瓶财酒过来,大伙出海这么久了,先喝两口解解馋。等忙完了事情,晚上你给我整一桌菜,别他妈尽弄些鱼啊,大伙快吃吐了。就牛羊肉什么的,晚上我在你这宴请整个船队,这次出海收获这么大,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没问题。”老孙头拍着胸脯说道,说完后,他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几步走到朱衡朱老爷面前,手足无措地说道:“罪过罪过,看到外面钓了稀罕的鱼便忘了客官要做的鲫鱼还在厨房呢。客官勿怪,小老儿这便去做。”

  朱衡要点的鲫鱼自然是非洲鲫鱼了。这些非洲鲫鱼全部是人工养殖,西乡那边一大片的水稻田里养着的便是。这种鱼适应性强,还能吃水稻田里的蚊子幼虫,因而被大量养殖。不过以后这种稻田养殖的鱼可能就会不多见了,因为新华夏开拓队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年度不再种植水稻——因为那片水稻种植区大量孳生蚊虫,已导致多人得病——而改种玉米。

  “不妨事。”朱衡笑眯眯地说道。在看到老孙头转到后面厨房去后,朱衡又把目光转向了码头边仍在高谈阔论的一帮渔民,心里却已经渐渐活泛了起来。

  一条上百公斤重的大眼金枪鱼卖给海产品厂卖上百元?真真是乡下人没见识,这条鱼若是卖到东方港去起码能卖三百元,若是碰上喜爱之人花个五百元买下都有可能。这样算下来,这门生意还真是大有赚头啊!

  想到这里朱衡朱老爷又仔细盘算了下,早就听闻农业部的好友透露,新华夏岛西北部从马任加到贝岛、东北部圣玛丽岛周边、新华港正北方沿海、中部塔城港东南一百海里处都是比较理想的渔场。其中西部的马任加以北地区虾类资源极其丰富,素称“虾库”,即便是盛产红虾的拉普拉塔都没法和这里比。听说当地土人捕虾技术落后,都是脱光了潜水到海底用手抓海参和龙虾,就这样每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