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荼的拉普拉塔战争也并未影响到下伊河镇等三地,这片地区的农民们并未被大量抽调到前线。因此粮食产量得以维持住了并且还稳中有升。

  这些粮食去除掉本地居民们日常消耗的,三地差不多还能匀出约1800吨小麦和同样数量的大豆供于输出。对于这些粮食。除本应上缴给国家储备粮库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统一由伊河地区行政公署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予以强制收购,以支应正在修建西北铁路的近九千名工人(包括南非劳务工以及百尺崖堡、梅洛堡两地居民)所需的粮食消耗。

  此外,西北垦殖局下辖的其他几个定居点如河津堡、成山堡、铁岭堡也需要伊河地区供应粮食,不然他们根本无法支撑下去,毕竟这些定居点都是近一两年内陆续设立的,远不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当然除了粮食消耗外,西北垦殖局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肉食和蔬菜。蔬菜还好说,本地可以解决大部分,但肉食伊河地区可就承担不了了——他们自己还短缺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靠沿海六县来支援,比如畜牧业发展地相当不错的首都东方县和北鸭子湖地区的共和国粮仓西湖县。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下伊河镇的码头便会出现大量运输猪牛的船只。这些猪牛在码头上被卸下后,为了防止它们掉膘,西北垦殖局甚至都不舍得让它们走路,该局局长马甲为此还特地向国家铁道总局协调了火车皮,用火车将它们运到大约九十公里外的百尺崖堡。

  部分猪牛在百尺崖堡就地屠宰食用,部分则腌制后用重型货运马车向梅洛堡的方向运输,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继续由高乔人组成的牛仔队人工驱赶到铁岭堡,以让技术工人居多的这座工业城镇的居民们也能食用鲜肉。

  据不完全统计,西北垦殖局下辖的各定居点日常粮食及副食品消耗、工厂和城镇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及机器设备、修建铁路所需的铁轨供给及建材,以及人员、武器、日用品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每年从下伊河镇到百尺崖堡大概需要运输超过一万五千吨的物资。以载货60吨的蒸汽列车往返一次两天(需要沿途装货、卸货及检修)来算,一个月大概能运输九百吨的物资,一年差不多也就一万吨上下的样子。

  当然以上这都是理想状况,事实上现实中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大的运输量——这一是因为目前通车的西北铁路一期(下伊河镇到百尺崖堡段)还是单线,无法同时对开火车以节省时间;二是因为目前火车的可靠性还不是很高,经常半路抛锚,这显然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全力保障西北垦殖局建设所需各类物资的运输,国家铁道总局特地在下伊河镇的火车站内准备了两辆列车,同时加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