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大部分的农民们依然习惯将谷物出售给国家储备粮库。而储备粮库也凭借其强大的网络和金字招牌成了国内最大的粮食“商人”。他们除了向大丰食品加工厂供应大量谷物外,还向国内各大小磨坊主们出售粮食。获利不少。

  当然磨坊主和大丰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也不是傻子。他们都是企业,自然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同样也知道掌控一个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是多么地重要。因此,他们开始了绕开国家储备粮库直接接触粮食生产者的行动。

  大丰食品加工厂的那条“豪华”制粉线一年能够消耗掉八千多吨的小麦,几乎占到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因此,他们派出了大批的代理人在全国四处收购小麦,同时他们也通过一些面粉销售商的关系将触角伸到农村,试图直接收购农民们手里的余粮。

  他们是真的看好精制面粉的前途,因为前阵子的青岛秋季商品博览会上已经有很多商人订购了总计约三千多吨的精制面粉。此外,热那亚人和荷兰西印度公司也下了约一千吨的订单,这些已经去掉该厂一年90%以上的产能了。该厂目前已经取得了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的专项贷款,准备上第二条面粉生产线,而为了生产线建成后能够有原料生产,该厂现在也在疯狂地囤积小麦,这使得市场上的小麦货源迅速减少,价格也开始逐渐攀升。

  小麦价格的攀升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了终端消费品面粉上面,而且这个不可抑制的价格上涨趋势也助涨了很多农民的惜售心理。尤其是在西湖县这个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县份,农民们惜售心态较为普遍,他们手握粮食决定等一等,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各大私营磨坊主、粮食加工商们顿时怨声载道。他们纷纷埋怨政府每年大量出口小麦到外国,结果却让国内粮食价格涨了起来,这简直岂有此理!只不过抱怨归抱怨,为了将自己的小作坊、小企业继续开办下去,同时也是为了谋取利润,他们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在市面上捣腾小麦。有些人为了收购小麦,甚至长途跋涉到远方去碰运气,而高进忠显然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高进忠是个跛子,他的一条腿在战争中受伤,至今还是行动不便,但他依然毫无畏惧地来到了南方。他先是跑到罗洽县的荣军农场,利用自己伤残军人的特殊身份从那些同样是伤残军人的农场主们手里收购了五六十吨小麦——这个数字几乎羡煞了国内各大小磨坊主们。

  而在收购了这些小麦后,高进忠发现手头仍然有些余钱,因此又坐火车、汽船来到了河津堡,希望到这些不是传统农业区的乡镇来碰碰运气,看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