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梅林县县长的梁建对中央派员来进行调研很是不解,他对一众调研员们指出,去年梅林县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迅速增长,新增大量手工作坊。除了那些榨油作坊外,还新增了两家造纸作坊(用豆杆为原料生产纸浆)、两家木器作坊和一家机器修理作坊。

  作坊的不断兴建带动了土建的蓬勃发展,去年一整年,万元、钢铁1100余吨、水泥1900余吨、万吨、砖9500万块、圆木4220根,极大地带动了本县及邻县的相关产业发展。

  总而言之,梅林县的经济规模在去年一年中大增30%左右,政府财政收入也得到了极大增长。而相对应的,民间老百姓也分享了经济发展的好处,这从国营百货商站内棉布和皮具销量的涨幅就可以看得出来,在没有别的投资渠道的时候(比如购地),饱受通胀困扰(近些年工人平均工资已从4-5元逐渐增长到了6-7元,物价上升程度亦与之相仿)的老百姓们也开始习惯进行消费了。

  虽然梅林县政府对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比较满意,但中央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却发现经济却有过热的危险。随着持续近三年的战争即将结束,以及国内始终未变的通胀趋势,民间资本开始有了越来越旺盛的投资冲动,因此,各种小作坊、小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境内。而因为这些民间资本多半是由商业资本转化而来,因此普遍缺乏工业技术积累的他们只能从门槛较低的农林渔牧产品开始入手,而在这其中,梅林县的大豆及其相关产业、镇海县的机器制粉业是最突出的两个行业。

  这两个行业的特点是进入门槛低、原材料充足以及现成的销售市场,所以很快便吸引了大笔资金的进入。与此同时,联合工业信贷银行也向这些企业大量贷款,总额据信已达四五十万元之多。但在这一片繁荣之中,政务院的官员们也很快看到了危险,那就是毫无疑问东岸人生产了远超自己需求的商品,这些数额庞大的剩余商品必须被海外市场全部吸收,这才能够维持住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一旦国外市场有变,那么国内这些生产过剩的行业就将面临着灭顶之灾,如今正在忙碌着开工生产的作坊不倒掉三分之二以上都算是运气好的了。

  政务院显然不能承受如此惨烈的经济调整,因此,派员对这两个过热的行业进行摸底,并对总产能进行调控就成了必然,而这也是中央调研组全面进驻梅林县的原因所在,担心因为国际市场变化而爆掉国内大豆产业的政务院官僚们一致认为:不能再让这个产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了,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作为大豆产业一手缔造者的梅林县县长梁建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好不容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