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十六章 乌江之畔 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所规划的,其实就是利用现成的河道、湿地,将其改造成一个容量较大的人工水库,然后再在水库周边修建四通八达的灌溉水渠,这便有了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了。

  水库的堤坝以南面建筑材料公司靖江分公司(目前就一座砖瓦轮窑,且只有部分竣工投产)生产的大型城墙用条砖做主体,辅以同样从别处运来的水泥、石灰砂浆来砌造。水坝型制为支墩坝,即该坝包含挡水墙以及大量支撑挡水墙的支墩组成。最初的时候,新成立的水利部的技术员们建议使用特制的铸铁支墩支撑挡水墙,但考虑到成本以及安装的困难度等问题,这个设计方案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支墩设计。

  这种水库是一种在这个年代极为先进的设计,也是某个有多年农村生活经验的穿越众依据自己所见所闻给出的点子,对于石浦水库这种中小型水库来说非常适用。历史上要直到1800年,才有人在印度建造出了这种型制的水坝,由此可见其先进程度。

  水库的挡水墙上有许多泄水孔,这些由水闸控制着的泄水孔的最大作用就是安全泄洪,以确保当水库水位达到警戒线后,可以通过泄水孔将多余的水排到低于水库水面的河床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以东岸共和国如今的水泥标号、钢筋的强度以及其他一些工程建造或材料上的问题,这些水库的警戒水位以及泄洪孔势必不能设置得太高,否则极有可能发生悲剧性的溃堤事件,殃及下游的农庄或工业作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当然了,目前石浦水库才刚刚起了个头,大部分都还只存在设计图纸上。说句开玩笑的话,石浦堡一千多定居者现在唯一做完的水库建设工作,大概就是在水库周边植树造林了。这些树有的是移栽的附近森林里的树木(以金合欢树为主),有的则是引种的外来树种,比如东岸人几乎在每个定居点都会栽种的栎树(造船用,虽然成长周期很长……),比如素有“植物抽水机”之称的桉树,此外还有一些果树。

  植树造林的目的一是为了美化环境,二是为了平衡库区水量、保持水土以及减少污染,同时也能阻挡大型牲畜进入库区啃噬青草。水利部的专家曾经建议,库区最好种植一些针叶类树木,乌江地区行署认真考虑了这个建议,目前已经联系西班牙人,打算从智利进口一些针叶林树苗。

  不过有了这么丰富的水力资源,如果不再做点什么以充分利用起来的话,那么这还是那个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东岸人的风格吗?显然不是!于是东岸人在水库附近因地制宜建造了许多以流水为动力的机械,你可别千万看不起水力机械,从原理上来说,它们与蒸汽机并无二致,只不过平时受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