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九章 棉花的探求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的地自然就是罗洽港了,这里有东岸全国唯一的大宗货物交易中心,是棉花的最大进口港,同时在港区内还设有一家轧棉厂用来加工籽棉,是为平安织造厂的上游企业。

  而在下游,同样有针织花边、印染等近些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同时最近一年内该地也吸聚了一些由私人投资的小作坊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平安织造厂成品车间的某些生产线故意错开(主要生产机织袜、围巾、毛巾等),以免造成惨烈的竞争。而在这些小作坊企业靠过来后,罗洽镇的“纺织路”可就真的名副其实了,现在这条路上坐落着的十几家大小企业囊括了上下游,能生产包括白棉布、印花布、染色布、牛仔布、绢纺绸、丝绸、呢绒等多种基础布料,同时也能利用这些布料再加工出小到诸如袜子、围巾、毛巾、披风、罩袍等小件,大到被面、窗帘、裹尸布等大件之类的形形色色的纺织品,且其中绝大部分实现了机器生产,人均效率远超欧洲。

  平安织造厂搬迁到罗洽港后,也将改名为国营第一织造厂,使用的机器也将是经过改良后的新机器,效率比起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然更重要的是机器的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该厂在本月底将有最后一批工人和家属搬迁过来,在熟悉机器后,明年(1654年)1月份开始该厂就能满负荷生产,继续坐稳东岸国内棉纺业头号托拉斯企业的宝座。

  至于说东岸国内另外一家纺织企业大鱼河机器织造厂(东岸公司占股65%、纺织工业总局占股35%),由于该厂生产规模不大,且主要以呢绒和混纺布为主,暂时还不打算搬迁,仍旧留在首都地区组织生产。

  “平安织造厂搬迁完成后遗留下的设备很多,嗯,都是些不怎么样的旧设备,很多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也快到了。技术因为是初代的,因此也算不得先进,甚至一些机器还是木头做的呢,非常落后。”秘书继续小声汇报着,“纺织工业总局陶局长的意思是就地销毁,木头机器都劈了当柴火烧掉,铁制零部件回炉重炼,因为都没啥价值。不过政务院目前还在犹豫,因为据说有人想把这批淘汰的旧设备想办法卖到南铁或远东黑水地区去,以支援当地的发展。但这同时也遭到了极多人的反对,因为他们都不想看到殖民地工业的发展壮大。当然他们认为南铁勉强可以接收这批设备,因为南铁附属地早晚也是我国正式国土,机器到了这里算不得外流,但黑水地区估计多半是没戏了……”

  “海外殖民地还折腾个屁的工业。”韩纲放下手头的鹅毛笔,不屑地说道“不过南铁附属地是介于殖民地和正式国土之间的怪胎,设备到了这里不会在本土激起很大的反对声音。而且南巴塔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