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八章 乌江之畔 十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有三桅的(300-400吨),在进行了一番整修后,目前船况良好,都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的船只。他们现在就连水手都差不多募集完毕了,三五名毕业的差等生、七八个落魄的欧洲水手、少许从良的海盗、十多名从招募来的贝齐米萨拉卡人水手,再加上孙家从南直隶秘密招募来的明国水手(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操作西式帆船)。差不多也能把五条半旧不新的商船糊弄开了。

  在这五条船中,两条于1652年在盐城港拍下的三桅商船已经进行了一次远洋航行,具体行程是从阿劳坎港到宁波府定海港——运气很好,安全返航,没在中途沉没,且带来了大量紧俏的东方商品,以及人数大约在一百上下的明国移民。这些移民都是孙家在苏州府的奴仆、佃户、乡人及族人,趁着上次东岸大军“肆虐”江南、兵荒马乱时,趁隙走间道来到了东岸控制下的宁波府,稍加整顿后便全数登船前往东岸定居。

  目前。这百多人大致分布在阿劳坎港、靖江港和大兴港三地,充当着孙春阳南货铺(目前在南美只有这三家分店)店员、账房、力工、商品推销员、采购员等各种工作,算是依然在为孙家效力了。孙家的这种作风当然也引起了本地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分部的注意,于是在这些特务们的干涉下。很多孙家原本的家奴都被强制解除了人身附庸关系,成了东岸的自由民,然后迁居到了其他乡镇,以免发展下去后在这里形成一个以孙家为核心的地方豪强宗族——这显然让此地孙家的主事人孙诚仁颇为无奈,他后来甚至不得不招募了两位意大利破产商人来做账房。

  不过虽然被梅机关警告过,但孙诚仁仍然打算继续从江南运人来东岸。盖因这种运人来东岸的行为不但有利可图(移民部的官员会对其进行点数,一个青壮年男女奖励一百元、小儿奖励六十元、老人除非有价值,不然只给十元钱“意思意思”),同时孙家也听说地区的开发现在搞得如火如荼,于是打算到兴南港也去开个分店,专门收购宝贵的龙涎香(的副产品)、鲸皮等特产,这自然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了。毕竟,南铁附属地听说是个“化外之地”,政策不一样,他们完全允许孙家人来此地抱团聚居,这对于他们家族的开枝散叶无疑极为有利。

  孙春阳南货铺就开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该地最繁华的所在了,河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在此交汇,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在地汇集,国内外形形色色的货物你多半也能在这里找到。有这样的条件,商业不出意外地发展起来了,辖区的金属制品、燃料(劣质煤炭)、谷物和牲畜,乌江地区南半部船运来的建筑材料、圆木、纸张、制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