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十一章 科研投资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若是认为东岸医学仅仅只是传统草药学的升级版的话,那么你就错了。事实上即便是在困难的战争年代,执委会依然通过卫生部、自然科学研究院拨下了超过十万元的巨额资金,用于药物研发、疾病研究。

  比如,东方县河南玻璃厂的制镜技师们最近用神乎其技的手艺,打磨出了多块不同规格的高分辨率镜片。卫生部将其买过来后,制成了三台高级显微镜,专门用于医学研究。其中一台分配到了大鱼河医专,由那里的师生使用对尸体进行镜检,以找出人死亡的真正原因;一台在自然科学研究院手里,专门寻找传说中的能吞噬病菌的“病菌”,很遗憾,现在还没有观察到;最后一台则在卫生部手里,由他们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类疾病的病理研究(南铁正在进行的肺病研究就经常需要跑来商借这台高倍率望远镜,他们试图从痰液中观察致病菌),比如他们曾经通过显微镜检查病人的血样标本,从而判断这人是否贫血,甚至还能通过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来判定贫血种类,这对医学研究来说简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目前,很多此类研究就刊发在卫生部的专业杂志《医药》上,各种思想的火花、对疾病的研究在此碰撞,虽然可能几个月才能有一篇“有点意思”的论文发表出来,但它所引起的讨论往往能持续好几年。比如南铁医学研究院发表的对肺结核致病菌的研究,以及通过动物研制低毒抗病血清的实践,就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务工作者中引起了轰动,这一讨论及研究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且一点平息下去的苗头都没有,很多人都在睁大眼睛看着,南铁医学研究院到底能在对抗肺结核这一疾病上有什么突破,如果真能研究出来相对靠谱的抗病毒血清,那么这绝对是激动人心的胜利——人类在对抗疾病方面的重大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一些间谍或商人对东岸人在医学上的研究也比较感兴趣。比如某位荷兰商人就偷偷花了三千盾(约合一千银元)的巨额资金,从某人手里抄录了两期内部受控的《医学》杂志上刊登的内容,然后如获至宝地带回了阿姆斯特丹——好在这类具有先进思想、前瞻意识和敏锐眼光的商人不是很多,即便是向称开风气之先的联合省,大部分人仍然在使用如同巫术般的中世纪医疗服务,并对其深信不疑。

  今天已是1661年4月8日,东岸人对巴西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而随着部队的愈发深入,炎热潮湿的气候、蛮荒的土地往往给他们造成了比战争还要多的减员,这不,莫总参谋长都从镇海县乘船来到了北方制药厂,看看他们新出品的药物——几种前线急需的药物。

  “这就是风油精了?”穿着深蓝色呢子军服的莫茗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