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九章 悠闲的战争岁月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生数量确实也少得可怜,其中半是愿意上学的孩子少,半是师资力量不足。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强制推行的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那就是一个笑话,不但覆盖率较低,资金、校舍、教师、教具不到位,就连民众的意识也多有不足。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不可轻忽!

  乡小学旁边是道观兼城隍庙,看其建设式样也颇有些别出心裁的古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两种建筑特点。道观里的道士一般来说,在乡间都是很受敬重的,他们梳着高高的发髻。穿着藏青色的道袍,经常去各家各户(包括乡下)串门,且所到之处备受崇敬,淳朴的农人总是试图把一切上好的珍馐拿来招待他们。在此时。这个家庭内的一切好像都是道士的,因为他秉承了天尊的意旨。

  道观道士的光临,对每一家农户来说都是节日般的大喜事,主人以自己的客人为荣,往往过了很久还能记住这件幸事,并讲给自己的熟人听。美味的食品——一般是烤牛肉或肥羊头——在请其他客人吃之前。必先敬奉道士,而道士这是也会拿出小刀,珍而重之地割下两小块,一块敬献给天尊,一块放在身旁自己享用。

  看得出来,这是一种祭祀,大家也早就对此习以为常。而在这个仪式过后,道士们往往就会以一个十分惊人的食欲和速度,将面前的各类食物吃下肚牛羊肉、鳕鱼(这在内陆地区不便宜)、鸡汤、蛋、蔬菜甚至还有一些瓜果和酒类,胃口实在惊人。而陪同的客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他们也像是饿山上放下来的一样,对着面前的食物狼吞虎咽、大吃大嚼,好不快活,这或许就是东岸农村真实的饮食风俗吧。

  当然了,虽然道教的神职人员常被人统称为道士,但其实还是分了很多头衔和职级的。最高一等的是真人,目前只有宗教事务处叶、王、于、赵四大真人得领这个职衔,地位尊崇无比,出入往往随从甚多,排场浩大;位于第二等的是道长,即各乡镇道观的观主、主持,地位也相当之高,一般也很少下乡路面,平日里除与宗教事务处和道教总会保持联络外,也就偶尔出席一些政府活动,主持一些公益事业——比如城隍庙请灵、医技推广等等;第二等下面的就是道士和道童,道士是传教的中坚,走街串巷最多的就是他们,而道童则相当于学徒,干的也是脏活累活,但因为所有神职人员(除早期的四大真人外)都是从道童做起的,这也没什么话可说。

  有一部分道士是不错的医生,走街串巷的他们往往弥补了乡村医疗力量的不足,在事实闪承担了很多地方政府和卫生系统的职能。他们医治病人时有上级传下的一整套方法——很多时候这被卫生部的无神论医生们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