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章 产学研体系 一_3333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将装有气体的第一个容器的口部从下面对准第二个容器的口部,气体便会被收集进第二个容器内——这种灵机一动瞬间打开了大伙的思路,然后更完善、更可靠的集气槽便在这个点子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然后不断改进,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这种创新毫无疑问就是智慧的火花,穿越众也许知识比他们丰富,但智商或者说智慧这种东西真的是要靠天分的,而这也是他们这么些年以来,一直在全国的初中生里进行遴选,挑选看起来颇具天分的孩子升入这两所高中(更准确地说是研究机构)深造的原因所在。他们太需要知识的接班人和传承者了,如果全靠这些仨瓜俩枣的穿越众,三十年是干不成多少事情的,因为他们没这个精力,可能也没太多的动力。

  当然没被选入高中的初中生也不是都去就业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样被各种中等专门学校给吸收了,比如首都东方县的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法律中等专门学校、首都医科学校、航海学校、定远陆军军官学校、海关学校,位于青岛县的青岛路桥学校、财会专门学校,西湖县的西湖农技学校,平安县的平安冶金中等专门学校等等。另外,各企业办的学校也吸收一部分这样的初中生,比如铁路机械加工厂、南方车辆厂、第一重型机械厂、中央铁路公司等大型托拉斯企业投资兴办的学校,当然这些企业教授的知识范围比较窄,内容也更偏向于实用,毕竟其也同时为本企业职工提供进修教育,内容不可能太过深奥。

  华夏东岸共和国发展三十多年以来,相比在建筑、机械方面的突飞猛进,化学和物理这种基础学科的发展却一直不甚尽如人意。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任何发展,相反,他们的进展很大,但这种进展却多集中在理论领域,即他们受限于材料、技术、资金或政策限制,没能将这些产业发展起来,而着眼点更多地在与培养基础人才、完善理论(准确地说是恢复理论)、制定各类标准和工具,因此,人才和理论体系的建设是够完善了,但还需要产业带来的利润来回报这种投资,这便是科技部的老爷们一直在提的“产学研体系”。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东岸人在化工领域也不是一点进展都没。比如近些年在解决了一些重要的中间品的制造难题后,从煤焦油里提炼、生产的染料(苯胺紫、阿尼林黑、阿尼林青等)的产量也越来越大,虽然尚未能够做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仍然只能窝在实验室里制备,但其产量却比最初提升了太多了。东岸近些年虽然每年也在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植物性和矿物性染料,但其缺口已被弥补了不少,未来染料工业的大踏步前进极为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