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七章 紧锣密鼓的准备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闲时打工,一般是建筑工地)等数种渠道来进行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机构,大概就是国家储备粮库、地方百货商店、交通部和国家铁道总局下辖的建筑队,以及西北垦殖银行了。

  不过,随着明人移民的大量流入,特别是一些在原本明国小有身家的一些商人、小地主或主动或被动地来到东岸,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开始显露出萌芽,并渐渐发展了起来。目前有民间私人金融萌芽迹象的,主要在两个地区,一是西岭地区,以罗洽县的所谓“青州帮”商人为主;另外一个就是南鸭子湖地区了,以农业大县西湖县的一帮山东济宁籍移民为主,当地的明人称之为“济宁帮”。

  这些人在身携少量金银珠宝玉器什么的进入东岸后,逐渐在地方上扎下根来,然后开起了流动杂货铺,专门避开大型连锁辛迪加企业——东岸百货商店势力较盛的城镇地区,进入广大的乡村腹地,向当地农民们出售各类生活必需品、收购农民们手中的剩余商品(主要是粮食,偶尔有一些羊毛、皮革、兽脂等)。久而久之,他们便和当地的农民们建立起了相当密切的关系,信誉度也水涨船高。这个时候,很多完成这第一步积累(资本积累和关系积累)的小贩们便开始了蜕变,他们开始向一些急需用钱的农民放起了小额贷款,西湖县牧草岭乡的邵元义就是这么一个人。

  当然了,邵元义移民到东岸时身无分文,并没有什么原始资金。他的资本积累靠的全是发明阿司匹林药物的部分专利权权益,以及行医卖药获得的一些高额收入,但本质上他和那些小贩们是一样的,同样有资金、同样有关系网、同样有不错的民间信誉。他们的放贷,形式多样,有的是现金贷款,有的商品赊销,甚至其中有些人还经营起了一些汇票贴现业务,让人看了大为惊异。

  邵元义现在在自家的院子里搭了一个小棚子,开起了一种类似当铺的“金融机构”。农户们送过来的谷物、皮革、牲畜、木头甚至鸡鸭禽蛋都可以在这里质当,以换取他们急需的现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按照营业规范,在西北垦殖银行内是很难质押的,因此这些农户们也只有去寻找乡间的富户,通过地下当铺的形式来获取资金。

  除了“当铺”外,邵元义还在自己书房里办起了纯粹的现金贷款业务,且同样是那种在银行很难获得批准的无抵押现金贷款。由于邵元义常年居住在乡间,因此他很清楚谁能贷谁不能贷、谁的贷款能收回来谁的贷款根本收不回来。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后,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极大降低,而这也是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

  “1646年发行的西北铁路建设债券?”坐在自己书房里,邵元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