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十一章 河间 二十_3624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0吨级内河小火轮吃力地航行在浩浩汤汤的巴拉那河河面上,已经做了《真理报》十多年总编,门生遍布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书籍出版社的黎达彦站在前甲板上,打算做退休前最后一次重大采访活动——一项见证土地移交的外事活动。

  做完这次,以后这些比较耗费体力和精力的采访活动,基本上就由他的学生们去做了,他们年富力强,正是做事业的大好年华。而他黎达彦呢,为《真理报》工作了半辈子、为元老们鼓吹了半辈子的他,今后就可以慢慢退居二线了,这也是更好地为年轻人铺路。当然该给他的待遇和地位一点都不会少,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他和很多大人物们“谈笑风生”过,这人脉自是不一般。

  “国家发展至今快三十七年了,已经有了快200万人口(截止1667年7月,据全国最新的人口统计和估算,万人,万人,人口规模已不可小觑),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也越来越多。公路、铁路、码头、运河等基础设施的里程也越来越大,贸易发达、商品繁荣、节奏飞快,整个国家的性质已渐渐与旧大陆国家有了很大的区别。”迎风站立的黎达彦说到这里,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朝自己的学生们温和地笑着说道:“但国内很多人——包括不少新闻记者——声称农业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行业。这种论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正确的,因为直到去年,农业还是我国人口最大的一个主要社会经济集团的标签,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如纺织、钢铁、建筑、航运、煤炭、木材、机械制造等——其从业人口超过农业,甚至就连接近都是一种奢望。全社会七成以上的人口和农业相关,一半以上的成年男子是直接的谷物种植业者,其他的也多为菜圃园主、水果栽培业者、农场主、牧民或农机维修工人,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经济和社会集团,其从事的行业被定义为本国第一大行业,确实没什么问题,也是实至名归的……”

  总体上来说,在华夏东岸共和国这样一个体制内,情况差不多如黎达彦所说的那样,或出于经济因素、或出于传统习惯、或出于政策引导,每年巨量的新增人口投身农业,确实是一件人所共知的事情,也确实是人们所乐意看到的事情。

  在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中,农业集团是应当最受到照顾和重视的,因为他们能生产国民生活所必需的小麦、水果、蔬菜、食糖等产品;农业和工商业的平衡也是必需的,食品自给在东岸这样一个四不靠的国家尤其重要(虽然这压力不大,因为潘帕斯草原有着无数的野牛等着你去抓),像联合省那样农产品产出养不活百分之一的本国国民的畸形经济模式,在东岸也是被严厉禁止的。

  “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