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二章 风起云涌 十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屯兵点,以随时照应各方。

  不过,目前这总计八个要塞中在建或基本完工的却只有海仓口、亭口镇、古城集、胶县四个节点。究其原因,其实和烟台方面对未来防线怎么布置犹豫不决有关。其中一方认为,防线应以海仓口、亭口镇、高密县和铁镢山为主,驻扎重兵,御敌于国门之外;另一方则认为,铁镢山到高密县一带,胶水水浅,河床也不够宽阔,无法形成阻碍敌军行动的障碍,且铁镢山以南清军也可绕行,防御颇多不便,靡费兵力也甚多,因此建议弃守,将防线收缩到胶县附近已经挖掘、疏浚了很长一段的胶莱新河一带。

  老实说,将防线收缩到胶莱新河一线之后,就意味着东岸人要多放弃胶县、灵山卫这两个地方,因为这一县一卫之地已然成了前线,不适宜再屯垦,民众必须强制内迁,这带来的阻力相当不小。如果再算上本就要放弃的昌邑(这个县远离无论第一道还是第二道防线,属于突出部,必须要放弃了,目前已经着手开始迁移当地居民)、高密(这个县与胶县类似,是位于胶水西岸的城市,只适宜做军事用途的要塞,不再适宜放置大量人口)两县,这就意味着莱州府有三分之一要放弃掉,东岸人只保留靠近登州府的另外三分之二。想要下这样一个决心,所需的魄力不是一般地大。

  吕方其实也很好奇,廖逍遥廖司令到底会怎么想,会采纳哪个方案,因为这关系甚广。不过就目前有限的所见所闻来看,怕是廖司令还是倾向于后者的,即把防线收缩到胶莱新河一线,那样更节省兵力,也更容易防守。虽然这样会导致胶县、灵山卫一带被放弃,百姓不得不内迁,但话又说回来了,登莱境内撂荒的土地多着呢,一直没人开发,这会将昌邑、高密、胶县、灵山卫四地的十多万百姓迁到运河防线以东垦荒,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甚至于,吕方有些阴暗地想着,将这四县卫的百姓全数弄到登州,充作未来的移民储备,然后分批运到东岸本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这样还能解决至少两年的移民份额,对登莱政府高层的诱惑可不是一般地大啊!

  与有关胶莱运河的消息相比,另一个消息则显得更加重磅,那就是登莱开拓队经过多年申请,目前已经得到了本土交通部的授权批文,即修建一条从烟台至胶州堡地轻轨线路,全场应接近二百公里了。

  这条轻轨铁路一旦修建完毕,那么马拉重型轨道火车就可以拖曳着大量货物,自如地奔驰在胶东大地上,将各种各样的人员、货物输送到各处,对经济和军事的意义都非常大。甚至于,在未来本土的技术封锁政策松绑后,本土也未必一定不可能出售一些小马力的蒸汽机车给登莱方面,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