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生们每天上午学习航海知识,下午到船厂实践,几乎从头到尾参与了“东岸之鹰”号的建造过程,对这艘船可谓了如指掌。

  艏楼下方为储藏室、上方为水手休息室,顶层是一层枪炮甲板,安装了船艏炮——2门12磅钢炮,同时还有供士兵she击用的掩体。

  离开船艏,踩着舯部甲板下方、船舱上方的木制栅格状盖板,一行人来到了船艉部。艉部有一个低矮的融入整个船体的艉楼,艉楼共分三层:最下层是军官休息室、中层是船长室、上层是舰桥;艉楼上同样有个枪炮甲板,安装了两门12磅钢炮,同时还可容纳一定数量的陆军士兵she击。

  艉楼每层之间用楼梯连接,王启年下到最下方低矮黑暗的军官休息室。这里是“东岸之鹰”号上中低级军官生活起居的场所,王启年就着吊在头顶的昏暗油灯四处观察,只见靠楼梯口放着一张长条桌,长条桌四周放着一些长条椅,这是供军官们休息娱乐(打牌、喝茶等)所用的场所。正对着长条桌靠舱壁的对面排列着军官们睡觉用的吊床,每人的吊床下方放着自己的行李物品。

  艉楼二层是船长室和高级船员、军官的住所。船长室内的装潢相比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船只来说还是很简洁的:办公桌、椅子、物品柜、海图等等,地面上铺着进口的土耳其羊毛地毯,大概算是此间最为奢华的物品了。船长室后面还有一个露天廊台,廊台的一部分被加上了遮盖,这里是船长和高级军官们的厕所;其余部分廊台甲板的下方是尾舵舱,舵手们在这里通过一根木制的长杠杆cao作尾舵,同时甲板上还开了一个天窗,这是为了方便舵手们观察船帆的情况而特意设立的。

  三层就是舰桥了。军官们在此观察敌情、发布命令或是指挥作战,一般来说是整艘船上比较核心的部分。

  王启年仔细观察着这艘船只,17世纪的风帆船就有这么多学问、这么多讲究,让他这个21世纪的海军士官也颇为感慨。

  此时“东岸之鹰”号已经出了港口,目前在外海航行。于连看了看桅楼上的飘带,大声命令道:“风向北偏东15度,逆风;左转舵,航向北偏东30度!”

  “明白!左转舵,航向北偏东30度!”32届航海生米特宁从甲板天窗上探出头,大声重复命令。

  “升后桅上三角帆!”

  “明白,升后桅上三角帆。”

  ……

  “东岸之鹰”号顶着风朝北方行驶。其实逆风航行还真是一件挺有技术含量的活,此时欧洲的水手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逆风航行的技巧,他们称做“抢风航行”,但是对于具体的原理可能要到18世纪才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出来。

  穿越众里虽然理工科人才不多,但是对于这种中学物理级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