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五章 产业革命 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工作会失去至少工资会降低所以他们必须要抗争,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种转变去学习新技能然后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与之相比,东岸这边的情况似乎要好上很多。这里的社会制度天生就比较合理,即相对低的物价以及较高的平均财富使得工人们还有退路,每当技术出现进步,导致工厂需要的工人减少时,他们会去别的工厂碰碰运气。甚至于,有的时候他们都不会被裁员,因为工厂很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企业主选择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培训,以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退一万步,即便真的被裁员了且又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们还可以扛起行李,到各地的国家开拓总局的分支机构中报名,参加新开发地区的拓荒工作,成为一名农民。

  虽然现在东岸农民的收入整体在下降,比不上工商业岗位的收入水平,但说实话过个小康生活还是不难的,只要你能耐得住那艰苦的开荒生活。更别说,国家也在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收,比如为他们的农产品找市场,鼓励成立合作社组织(这可以有效增加他们的议价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实行低息甚至免息贷款等等,农民们的收入至少还是有一个底在那里的,不会无限制下降,这比起英格兰那些从一无所有的流浪农民转变来的工人要强多了。那些失业的英格兰工人,真的是失业就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饥饿交迫是必然的事情。

  英格兰就缺乏那么一种保障这些人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所以才造成了这么严峻的问题。其实他们不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事实上他们在北美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问题是他们对殖民地的管理太糟糕了,那里也基本是无法无天的话外之地,什么事都是公司说了算,政府只能在大面上制定方针,比如当年铁腕强人克伦威尔推行的《航海法令》,但对于各个农场或庄园的经营,却很难扯得上手,那些庄园主、农场主们也非常鄙视英格兰王室,对各种政策阳奉阴违,对新来的移民苛刻对待,导致英格兰本土人民但凡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都不会考虑去北美殖民地生活,实在是名声太坏。

  据说英国人在去年讨论过出台一项济贫法案,以帮助这些可怜的失业者,纾解社会矛盾。济贫法案的内容很多,既包括给失业工人发放数量有限的食物,提供简单的培训机会,同时也包括设立孤儿院等等。奥列格了解到,这项济贫法案最初是路易十四听取了大臣们的汇报并在巴黎施行的很显然施行得很不好英国人觉得很不错,因此将其照搬了过来。国会的阔佬们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象征性地拿出了一点钱,以维持济贫法案的施行。

  不过奥列格对这项法案的作用并没有太多的信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