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式效率太低,牛整日里吃的都是质量低劣的野生杂草,生长缓慢、产生粪便少,不利于农业发展。最后实在拗不过军部,政务院才同意将一半的牛羊拿出来低价出售,顺便回笼一些资金。

  至于安德森所说的“问过定远乡那边的人”。是因为首都东方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关于三茬轮作制度的试验了。当时农业部一帮农民出身的穿越众官员们面对没有化肥、良种、农药、农机的“古代农业”一筹莫展,普遍在七八十斤的小麦亩产几乎将他们逼疯,这对于雄心勃勃想逐步抛弃土豆种植的农业部来说不啻于一次沉重的打击。

  没办法之下,他们只能一边维持巨量的土豆种植面积,一边派人去欧洲(英格兰、尼德兰)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后来还是从西属南尼德兰地区过来的瓦隆移民给他们带来了灵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后,他们最终鼓捣出了和后世的诺福克制度差不多的轮作方法,并正式命名为东岸三茬轮作制度。

  12年前。他们在东方县定远乡划拨了一万五千亩农田作为试验田,开始执行三茬轮作制度。这12年,每一亩地平均休耕四年(期间种植牧草),其余八年全部种植小麦。小麦亩产也从一开始(1635年)的70多斤(种收获比),逐步上升到1641年的90余斤(种收获比),增长28%;然后到了1644年的时候亩产小麦120斤左右(种收获比),与三年前相比再次增长27%;而今年的数据也才刚刚出笼。比较喜人,亩产小麦140余斤(种收获比),环比上一个周期再次增长13%。

  这个数据基本上可以确认三茬轮作制度的大获成功。因为休耕的土地(种植着牧草)基本不需要农民们多做照料,相反还收获了大量粪肥以及牲畜(皮、肉、脂、奶均可卖钱)。而经过休耕的土地肥力也得到了保持。小麦单产也比未实行轮作前足足提高了将近一倍。

  这个产量提高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同样的30亩耕地,实行三茬轮作制度的在三年内将收获8400斤小麦(不算杂粮)以及不下于十头牛(三年出栏),而不实行这种制度的只能收获6500斤左右的小麦,顶多再养几只羊了不得了。如果算上小麦夏收后种的一季杂粮后,这个收成差距还要更大,这已经足以证明三茬轮作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了。

  这还只是在农业条件并不怎么样的定远乡呢,如果是在条件优越的湖西地区,相信小麦产量绝对不止140斤。因为历史上英格兰以及西欧部分地区在17、18世纪实行这种轮作制度的时候,小麦种收获比甚至能够达到1:14的惊人高度(亩产200多斤),大麦的种收获比也在1:8左右,实在是令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