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性将所有装备交割清楚。26万元的利润,即便分到两年内,那每年也是13万元的利润。再加上交通、航运、基建等方面的合同,在今后几年内。华夏东岸共和国已经在奥斯曼帝国身上锁定了每年约60万元的利润。

  而这还没算每年正常的贸易(纺织品、染色皮具、钢条、金属农具、五金制品等)收入呢,如果算上这些的话。每年在奥斯曼身上赚个一百多万不成问题。当然与奥斯曼贸易赚到的钱先显然都会大部花出去,一般来说东岸人都是通过购买女奴、牲畜(骆驼、马匹)、羊毛、生皮、矿石、生丝、香料、土耳其毛毯等商品平衡一下。不过饶是这样,照这形势看来以后每年依然会产生大量结余,可见贸易形势之红火。

  奥斯曼人的订单至少已经可以拉动国内两大产业了,即建材和军工产业,这是两个受益最大的行业。此外,货车制造、造船业也受益不浅,更别提作为基础产业的钢铁了。总之奥斯曼人的这些订单(相当部分是46年底就已经签订的),差不多能让东岸国内多个行业进入强劲复苏状态了。这些行业内的上下游十几家工厂因为战争的原因,这一年多来开工不足,一直处于需求疲软的状态。此番若是将奥斯曼的订单一一落实,接下来几年的繁荣应该就**不离十了。

  从纳苏赫帕夏这里得到了求购清单后,马德立刻隐晦地表示不会忘了帕夏本人得一份,纳苏赫帕夏也隐晦地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马德心里清楚,纳苏赫肯定在这单生意中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因为他本人和军方的阿加们一贯关系不错,这单生意能成肯定不能忘了给他一份好处。

  就像46年底签订完造船合同后,东岸人就秘密给了纳苏赫帕夏以及海军帕夏各一笔好处费,因为十艘笛型船的订单就是他们二人牵线搭桥才落实到东岸人头上的。若是没有他们的付出,说不定这笔生意就跑到荷兰人手里去了。

  匆匆告别了纳苏赫帕夏,兴奋无比的马德正准备找船前往伊斯坦布尔时,东岸共和国设在卡法的商馆负责人向他汇报,一位来自莫斯科商人想要求见。对于这个消息马德显得非常惊奇,他和哥萨克打过交道,和波兰人打过交道,和克里米亚人打过交道,当然也和奥斯曼人打过交道,可从来还没和俄罗斯打过交道呢。既然人家上门求见,那么不妨就见见呗,反正也不耽误什么事。

  “尊贵的马先生,请接受来自莫斯科的诚挚问候。我是鲍里索夫,你可以叫我伊万,我们可以坐下谈吗”穿得像一个鞑靼老爷的俄罗斯商人指了指屋内的东岸太师椅,一点不客气地问道。

  “当然。”马德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了过来,因此立刻请鲍里索夫及他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