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战击破了清宁波总兵张杰所部两三千人,占领余姚县。初战告捷后。刘海洋留下少数人马镇压地方兼搜罗手工业者,所搜集到的物资和人员立刻顺着姚江-慈溪水系往后方运。这些棉花、织机和织户便是成果之一。

  反正自从清军下江南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就锐减,无论是生丝、瓷器、茶叶、棉布、糖还是别的什么,几乎都锐减了七成以上,很多东西如生丝、瓷器、茶叶、棉布贸易更是锐减九成以上——生丝的出口更是几乎断绝,一直到1750年之前,中国广州口岸每年对外出口的生丝数量一直没能突破1000担(1担约100公斤)——这个数字甚至只有当时波斯年出口量的几分之一。

  因此,既然对外贸易断绝,那么将一些衣食无着的手工业者(缫丝工人、织户、染工等)搜罗到东岸人的控制区,然后组织他们进行恢复性生产,商品就近出口至黑水地区,甚至就连与东岸保持着商贸联系的朝鲜王国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对象——这个国家虽然穷,但对布匹、丝绸、茶叶什么的消费品还是有一定需求的,足够养活一个规模不大的产业了。

  现在的黑水(库页岛、阿穆尔河四寨、济州岛、烟台以及钏路港)地区已经有了十余万人口——当然其中有消费能力的定居人口并不多,大部分是待运移民,属于无产阶级——这些人的日常消费品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一个紧张的供应状态。实行军管、战争不断的黑水地区也实在无力发展民生,因此急需一个能够提供大量消费品的生产基地。特别是丝绸、棉布、食盐、糖、谷物甚至南方水果之类的消费品,这些年来的需求一直相当旺盛,如果宁波地区能够承担起这个生产任务的话,那么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种事情本土不一定会乐意见到,因此还需要与本土反复进行沟通。魏博秋虽然对远东局势的走向有一番不可告人的谋划,但他也不敢公然在宁波设厂生产棉布这种与本土竞争性极大的商品——这一关邵树德那里首先就过不去——搞搞缫丝厂倒是可以的,丝绸织布作坊就很危险了,多半批不下来。不过即便如此,宁波这边依然能做很多事情了,与北边的黑水经济完全是互补状态,互惠互利。

  而正当魏博秋思考着宁波府棉花、生丝诸产业的时候,门外又是一名军夫头头跑了进来,满脸喜色地向他报告:鄞江上游又发了两船生丝、一船布帛和一船茶叶瓷器什么的杂货。这个时候,随着下面人的报告,“茶叶”两个字又使得魏博秋的思绪发散了开来。

  可不是么,宁波府不但产丝麻棉花,也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啊!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在此交汇,众多的丘陵以及适宜的气候为茶叶生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