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 新危机(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曼达贝地区的花生种植。他们在这片气候干燥、土壤松脆的农地上,进行着半农耕、半粗放畜牧的农业活动,他们不懂种植豆科作物以用来保持地力,因此过着迁徙式的生活,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在当地人称做马哈布的这片沿海平原(木伦达瓦河下游)上。原本曾经受到过中央高地上的农耕民族麦利那人的短暂统治,他们在那里修了许多水库、水坝、灌溉水渠等农业设施,因此本地甚至现在还遗留着部分灌溉稻田、果园(麦利那人以稻米为主食)。令人十分惊奇。当然了,现在这些设施大半都荒废了,麦利那人退缩回了中央高原上打内战,当地的萨卡拉瓦土人无法好好经营这片难得的农业区,因此那些稻田、果园大半都退化了,现在基本都以木薯、花生等旱作农业为主。间或夹杂着一些香蕉、柑桔的果园业,总之这里衰退得很厉害——反过来想这同时也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的敌人。即那个自称叫做默纳伯王国的萨卡拉瓦部落联盟,其农业技术非常原始。除少许由掠夺来的奴隶开辟的游耕(即迁徙农业)旱作农业外,绝大部分人口都是以游牧为生,这些野蛮人以驼峰牛的数量来区分彼此的地位和财富。他们放牧牛群的方法也十分原始,大部分驼峰牛都在河谷地以及沿岸不多的森林内过着半野生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落对与外界进行贸易非常重视,葡萄牙人、法国人、荷兰人、阿拉伯人都是他们的贸易伙伴,他们进口枪支弹药,出口皮革和奴隶,不断通过发动对外兼并战争来积聚财富,因此其势力扩张的速度非常快,短短百年间便从乌尼拉希河流域的一个部落联盟,发展成了如今这么一个地跨数百里、拥兵五千余的强大王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番这个默纳伯王国北进兼并草原上的萨卡拉瓦人小部落,本来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他们竟然有勇气向北快速推进到棉河出海口附近,同时与我们和荷兰人发生武装冲突,这事情非常之蹊跷,我们经分析后认为这其中极有可能有外部势力的参与,而他们的目的,无外乎是试图夺取图莱尔或者棉河港这两个岛屿西南部唯一适合建大型港口的地区,没准就是我们的夙敌法国人在背后支持的,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对一座条件不错的深水港感兴趣。”

  裴索宁说到这里顿了顿,其他人也开始交头接耳了起来。

  他指出的理由很不错,因为法国东印度公司(1644年前叫东方公司)这些年在新华夏东南部初步站稳脚跟后——说到这里法国人其实得感谢东岸人,因为正是他们咄咄逼人的气势才使得法国东印度公司下决心加大投入,迁移国内已经严重过剩的人口到这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