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章 林总很忙_颜值就是正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平之很重视最佳导演,因为度过新人期,他只会越来越倾向于拍商业大片,如果先前的小成本青春电影,还能和“文艺”沾上一点边,接下来的片子则全然无关。

  除非他特意为冲奖拍片,否则这就是他唯二的机会(无问)。

  受限于电影是八大艺术之一的观念影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先天对商业大导存在歧视,如同传统作家歧视网络写手,事业单位歧视个体户一样,两者间泾渭分明,互不搭理,发展到后来忍无可忍,互相歧视,但无论如何,这种偏见并不耽误林平之赚得观众好感度。

  他甚至反过来不屑叫嚣“文艺片将死”的导演,他们的双重标准叫人恶心,当文艺片搞坏市场的时候,他们责怪市场无法接受他们的清高,当优质商业片重新挽回观众的时候,他们责怪市场的选择机制出了问题。

  其实大部分人进电影院只是为了娱乐,直白点,为了爽,仅此而已。

  何况文艺烂片也不少,导演更加自嗨,小团体臭不可闻,比如同样属于文艺派的毕导,作品《逐梦》,拥有史无前例的11条主线,据说也是磨砺十年的文艺大作。

  毕导背景资历上佳,上映前众多影评人吹得天花乱坠。

  业界资深教授看过片子后评价:

  “能够做这么一个群像叙事,错综关系,复杂矛盾的电影,是特别考验导演功力的,能够形成看起来节奏比较明快,整体上气氛较好的电影,我觉得这是燕京大学和北电共同培养的结果……”

  此外还有“十年磨一剑”,“剧本贴近现实”“给人暖心慰藉”等等美名。

  很多观众冲着对教授的最后一丝信任进了电影院,接着坐立难安,废寝忘食的上豆瓣写评黑毕导。

  说实话,燕京大学看了这段话想锤死教授啊,关我们什么事?

  文艺导演,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毕导评价《我不是药神》,“离中外的优秀现实主义电影有一定的差距,”“这方面我客观觉得不如我们的电影《逐梦》,当然,对于新人团队来说,是很正常的。”

  一边讽刺了《药神》不够深刻,一边讽刺了导演文牧资历不足。

  又评价姜纹《邪不压正》:“如果让我参与您的电影编剧,我可以出力帮助电影更‘接地气’一点……诚挚邀请姜纹导演出演计划新片,《逐梦北上广》。”

  这是姜纹这辈子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所以林平之对最佳导演的名头小有执念,他知道自己现在糊弄不过去文艺派的老头子,以后本性暴露,往深了得罪,再无可能获奖。

  名单出来之后,话题讨论度不小,林刘二人的cp新闻几乎充斥了整个九月,大众对林平之疑似痛失“最佳导演”相当茫然。

  “无论如何,至少林导是值得一个提名的。”正在京城拍摄新片的教主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