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迁移_锦绣农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要跟着去,这些先前签契的时候上面就有说明了。

  陆保无所谓,常萍萍有些舍不得家,还想在这边待几年,这般陆家兄妹两人就得暂时分开了。

  童文诚一早就说要跟着去临江,这次他要举家前往,只等儿子院试结束便可以过去。

  至于绣坊里的那些绣娘跟杂工们,宋二才也跟他们聊了,谁愿意过去便会给上一百两安家费,去到那边有能力者还能做管事绣娘,以后吃穿不愁。

  一百两,对普通人家来说那是见都没见过的一大笔银子。

  不过宋二才也有条件,去到那边要签十年长工契,年满不想做了可以回来,但不能再做绣品相关,也不能去别家干。

  同样的,只要在他们绣坊里做事,待遇保证不比别家差。随迁过去的家人也会安排活计,并不强迫他们买身,只做长工。

  这般优厚的条件,最后有一半人愿意举家前往。

  放不下的也没关系,以后继续在绣坊中做事,以前怎么样,之后也不变。

  但谁都清楚这边绣坊不会再扩张了,目前只是做保留。

  而那些去了临江的人,将有无限可能。

  六月底,宿明那边绣坊开始向这边转移,原意走的跟先前宋二才开的条件一样,不愿意的就只能辞工了,或是去河口镇上干活,远肯定远,但跟临江比起来又没什么了。

  宿明那边要去临江的人多,几乎大部分都收拾东西要过去。

  杨掌柜的手段比宋二才利害多了,去的人中一半还要是卖了身的。

  当初杨掌柜在宿明招工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以后,他不似宋二才这般好心,一切向利益看。

  两边绣坊合并完成,杨掌柜跟宋二才接洽,后面宋二才带着第一批人先去临江,镇上之事先由杨掌柜打理。

  这次前往,杜氏母女跟王大牛肯定是要去的。

  杜妈妈跟杜娟从临江那边出来,又是阿绣身边人,肯定要先过去照看着。

  常氏怀着身孕精神不济,加之她身子不便暂时就先不过去了,待那边一切安置了再过去不迟。

  月底,曹家那边派了十辆马车上镇,将人员跟物什一起接走了。

  离开时的动静大,大家打听了一下也知道宋家的生意外撤,以后怕是不会回这个小地方了。

  如此这般大家又是好一阵羡慕,不知不觉间,生意怎做得这般大呢?

  众人想不通,他们永远也没办法知道,那轻薄如羽的纱衣价值比黄金还要珍贵。

  近十天的车马劳顿,最后又换水路。

  七月中,带着几百人的商船总算到达临江。

  曹眙派人到渡口接应。

  那一天,浩浩荡荡的人流背着大包小包下船,后面跟着的还有从平阳带过来的货物。

  也就是半天时间,整个临江便传遍了。

  原本大家还想着卓家女归来办绣坊并没有那般简单,怎知人家早有打算,弄过来的这三四百人别的不说,纱衣的供应能接上了。

  最近这两月,卓家女重开绣楼的事在临江激起了惊涛海浪。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何文筠听了下人打听到的消息在堂中默了半晌,最后带人去了拱亭桥那边绣坊。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