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八八章 暗合经典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太史慈一样,徐庶对这场突袭战的过程着墨甚少,倒是详细描述了一番太史慈的武艺,让王羽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是暗自庆幸,幸好没贸然跟这家伙动手,万一要是打输了,那就真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了。

  勇将在战争中的作用,肯定不像小说里形容的那么夸张,但在关键时刻,有猛将身先士卒,无论是对提升己方士气,还是在敌人的阵列上打开突破口,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历史上马谡失街亭那场战斗,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没有勇将的问题。

  马谡的军队在山上,居高临下的冲锋,却在魏军的阵列前碰了个头破血流,最终全面失败。马谡自己只能站在后面督战,干着急,如果当时他军中有赵云或者魏延在,又会如何?

  历史当然没有如果,但王羽可以确定,至少会比马谡当时的战况会强上不少,要知道,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对胜负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徐庶提到太史慈的武艺,不是无的放矢,依照贾诩的说法,徐庶这是在表明,自己不会和太史慈争功争权,会好好弥补先前的裂痕,可以继续配合。

  不是贾诩提醒,王羽还真未必能看出这一层意思,他的情商其实也不算高,要不是有了后世的见识,跟太史慈也就半斤八两。

  跟聪明人打交道,很省事,但也很累,说不准哪里就是一个坑……王羽在肚里腹诽了一番,继续往下看。

  徐庶紧接着提起了对俘虏的处理,虽然孔融把这档子事儿揽过去,但徐庶还是有些不放心,在信中提起,希望王羽早日明确态度,最好能确立个章程出来。

  徐庶的做法,和王羽的思路相当一致。

  王羽不会对自家百姓展开杀戮。无论用什么理由,刀口对准自家百姓的人,都是没人性的。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人口的重要性也是无以伦比的。

  人才可以培养,士兵可以训练,粮食可以想办法或买或借,钱也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人!

  无论和平盛世。还是烽烟乱世,人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想增加钱粮不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劫或者勒索;想训练士兵也不难,只要营养跟得上,训练一个精锐出来,有一两年怎么也够了;培养人才麻烦点,但也比增加人口耗时短。

  公孙瓒不太在意这些小节,又长期和外族作战,导致白马义从的杀性也重。

  皇甫嵩等人大概是秉承了乱世用重典的理念。所以才对黄巾军痛下杀手。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黄巾起义的锋芒被他压制了;但长远来看,他的做法没什么积极作用,只是加深了黄巾军对朝廷的不信任和仇视而已,对抗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王羽跟他们不一样,他之所以选择青州,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够好,可以保障后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