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三章 书院一游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围没有围墙,确定书院领域的,是一排排的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在仲夏时节的清晨里,摇曳着,闪耀着,远远望见,便让人精神一振。

  虽然是在城内,但却依然可以给人一种清幽避世,隐于山林的感觉。

  贾诩像是导游一般介绍着,水是从城外护城河引过来的,工程量虽然不大,但却独具匠心,之所以引水进城,倒也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实用的目的。

  “城内不能打井?”诸葛亮反应得很快,第一时间提出了猜测,贾诩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却将目光投向了庞统。后者习惯性的沉默着,在贾诩目光的鼓励下,嘴唇动了动,轻声道:“书院里还要种田、建作坊?”

  听到同伴的答案,诸葛亮皱了皱眉,这个答案他倒不是没想到,只是根没往那个方向猜,可看贾诩脸上的笑容,这答案竟然是真相了。

  又种田、又建作坊的书院?也能被称作书院吗?

  “呵呵,正如士元所说,泰山的书院,从一开始就与外间不同的……”贾诩笑着证实了这个匪夷所思的猜想,伸手虚引,带着两个少年进了书院。

  没有书声琅琅,也没有摇头晃脑,吟哦念诵的教习先生,书院内部呈现出来的,也是与通常所知的书院全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有须发花白的老人,有神情坚毅的中年人,有器宇轩昂的青年,有意气风发的少年,这些人或三五成群,或独自徘徊,在小溪流水的亭台中。在林荫下的草坪上,或诵读,或苦思,或讨论,乃至争论着。

  “还没到授课时间吗?”诸葛亮讶然发问。这里怎么看,也不像是在读书、做学问的样子啊。

  “不,这也是授课的一部分。”贾诩摇头,然后一抬手,指着不远处聚拢着的数人中的一位颇有沧桑之色的中年人。介绍道:“这位就是幼安先生,他现在就是在解惑授业呢。”

  诸葛亮和庞统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走上前去,想听听这与众不同的授业。贾诩也不阻止,慢条斯理的踱着方步。跟在后面,对于王羽异常重视的这二人,他也很有兴趣,所以才抛下诸多事务,抽出时间陪他们来书院逛逛。

  如果真能如王羽判断的那样,多两个人分担压力,那他以后可就轻松了。为此。他愿意多花点心思,反正一个徒弟也是教,两个、三个又有什么不同呢?

  “垦荒令是德政,确实不应该废止。若是废止了,又何以激起百姓的屯垦热情呢?要知道,初平二年这一年的时间,青州区区之地。出产几与徐州相当,这不就是垦荒令的激励吗?”

  “非也。非也,观象兄只见其一,未知其可。垦荒令只适合乱后返治时使用,如果不加以限制,将来土地不敷使用,将军府施政不就没了腾挪的余地了吗?”

  “那也不然,如今我青州工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