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二八章 救援之议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周瑜这样的智者都认为北疆之战再无悬念,青州军获胜已成定局,并以此为前提,修正了战略方向。不过,他们是从自身的立场来考虑的,而且做的是最坏的打算。

  实际上,幽州的局势远未到安枕无忧的一刻,变数很多,也很致命。

  此刻,王羽和青州众将面对的就是一个相当艰难,且重大的选择。

  救与不救?

  不救,整个战局就不会有太大波折,三路大军齐头并进,鲜卑人只能在决战和逃亡之中做出选择。

  如若决战,虽然胡骑人数更多,但青州主力的装备和训练却更强,现在汉朝,在人数差距只有两三倍的情况下,汉军的战力本就远远凌驾于胡骑之上,而青州军的战力,在强兵如林的中原,也是堪为翘楚的。

  而鲜卑人以公孙瓒为饵,吸引王羽轻兵救援,何尝不是在冒险?赵云的轻骑正在边塞游荡,随时有可能封锁边关通道。胡骑在居庸城耽误的时间越长,青州军完成合围的几率就越高。

  尽歼十万胡骑于塞下!

  尽管王羽已经见惯了大风大浪,但这个战绩还是有着极强的诱惑力,让他时刻记挂,难以自已。这不仅仅是封狼居胥那样的荣誉而已,而是对整个中原都具备相当意义的战果。

  鲜卑人遭此重创后,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恢复现在的规模,这也就意味着,五胡乱华的悲剧,彻底没有重演的可能了。即便鲜卑人精诚团结,中原群雄最后打得几败俱伤,前者也不再具备大举南下。改变天下格局的实力。

  单从青州本身来说,没有鲜卑人撑腰,被两面夹击的乌桓就是个笑话,无论是剿灭还是积极防御都不难。没有北疆隐患的牵制,青州军就可以全力开动,经略中原了,这其中的积极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而公孙瓒本人……

  王羽努力的压抑着,不想让这些念头冒出来。却怎么都控制不住,他心知,那个骄傲的边军宿将,肯定也更愿意让十万胡骑以及更多的鲜卑部众葬身塞下,给自己陪葬。而不是像个委屈的小媳妇一样。被人从城里救出来。

  毋须怀疑,公孙瓒就是这么个人,他一定会这么想。

  从这个角度考虑,似乎不救,或者说不急着救,而是继续完成三路进击的策略才是上策。

  然而,这么做会有很多麻烦。

  首先就是王羽自己心里那关不好过。陶谦和公孙瓒,是他起兵开始给予最多帮助的两个人。他传奇般的崛起当中,若是没有这两个人近乎无私的帮助,肯定要经历更多的波折。正如后世牛顿所说:自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站得更高。

  眼睁睁的看着公孙瓒战死,借助对方的死来成就自身之名的冷血,王羽的确做不到。

  此外,王羽虽然不似传统型的君主。身上看不到帝王心术,但他的特征还是很明显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