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七九章 大包大揽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州的几位外交能手,这次都没跟来。

  战前,王羽便对胡骑战法有过深入了解,本来是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结果战局几次跌宕起伏,让他提前完成了初步目标。

  现在调人?从高唐千里迢迢的跑来蓟县,然后再走更远的路程去辽东,实在太折腾人了。历史上郭嘉就是在去柳城的路上病死的,王羽可不舍得让孔融、鲁肃也折腾这么一趟。

  何况,最近孔融等人都很忙。

  随着青州人口的猛烈增长,以及郡学、县学的全面铺开,以泰山书院为代表的青州教育系统也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最大的问题同样是缺人。

  孔融和他那帮名士朋友本来只是在书院挂了个名,光拿薪俸不做事,算是一帮另类。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帮忙,主要是王羽不大放心他们,怕他们把名士那套东西带到书院里,把学风都给带坏了。

  但蔡邕可不管那么多,老头急啊!

  青州的扩张速度太快了,从一开始的半个青州加一个泰山郡,已经变成了横跨四州的庞然大物,辖下有超过两百个县城,一个县城派驻五名教习,那就是过千人!

  虽然需求很大,但泰山书院积累至今已经超过了四年,这点底蕴还是有的,但供应再多也架不住四面八方的需求啊。

  新占据的领地需要官吏,北征需要大批随军幕僚,海外的几块殖民地也需要很多人手,再加上书院中还有相当比例的。不适合参赞政务、军务技术类学员……

  北征大军出发后,蔡邕一下就焦头烂额了。

  这种时候。岂能放任一群闲人的存在?老头直接抓了这帮人的壮丁,不但孔融。连祢衡都被他给拉上了。

  得到消息时,王羽很是琢磨了一阵子,祢衡教书?教出来的学生,不会都是愤青吧?逮谁骂谁的那种?

  反正孔融一时是脱不开身了,而且王羽觉得这位大儒也不太适合这个任务。

  对付公孙度,须得软硬兼施,孔融口才不说,但未必具备能折服对方的见识,祢衡就更不用想了。这位青州第一骂手只适合去下战书。

  最后只剩下鲁肃了。

  王羽权衡了一番,觉得鲁肃留在鲁国的作用未必很大,不如调到幽州来帮忙。其实仔细想想,诸葛亮也挺合适的,历史上他出使东吴,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不过看看这几天诸葛亮忙得人影都见不到的样子,王羽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命令流水般发出去,回应都需要很长时间。王羽这段时间除了考虑未来战略之外,主要就是在忙战后的抚恤工作。

  幽州开战以来,青州军虽然一路高奏凯歌,但战损却也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在居庸的决战之中,青州军总体伤亡超过了五千,损失之大。直逼当年的高唐大战。

  损失最大的是泰山军,特别是前身是黄巾军的那几个营。伤亡率比持斩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