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郭驽献诗_贞观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了路,担心郭驽仍找不到,索性丢了农活,热心的把他带到李家。

  李家没人,父子俩都去田里干活了,柴扉和家门都没关,村里民风朴实,早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郭驽没有任何阻碍便进了李家门。

  喊了几声,屋里没人应,郭驽很有礼貌,耐心坐在门槛外等着。

  环视四周,见李家屋瓦简陋,家徒四壁,郭驽心中愈发疑惑。

  这年头认字读书的人不多,但凡有点学问的,家境应该都不错,否则也供养不起读书人,然而李家却如此穷困潦倒,这样的家境,那个叫李素的孩子如何学会作诗的?

  太多困惑萦绕在郭驽心中,越想便越坐不住,心中那点耐心渐渐消磨殆尽。

  门槛外转悠两圈,郭驽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索性抛却了礼数,径自走进了屋子。

  屋子果然跟自己想象中一样破败简陋,屋内昏暗无光,一张矮脚桌几摆放在屋子正中间,桌上静静摆放着纸和笔。

  郭驽惊疑地“咦”了一声,如此穷困的人家,竟然买得起纸和笔,委实出乎郭驽的意料。

  赶紧凑上前,郭驽上前仔细看了看,发现纸上写着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嘶——”郭驽瞪圆了眼睛,倒吸一口凉气,方才心中的疑惑瞬间全消。

  果真会作诗!而且作得如此绝妙,足堪流芳百世!

  一瞬间,郭驽心中泛起百般滋味,似嫉似羡似疼惜。

  郭驽今年三十二岁,读了十多年的书,然而毕竟天赋有限,才不到一斗,学不到一车,这些年作诗倒也作了无数首,却始终没有一首拿得出手,半生蹉跎,一无所长,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就在这小小的太平村里,无意中竟然发现一位作诗的大才,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位大才仅十多岁的年纪。

  十多岁便能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绝句,相比他郭驽这些年的庸庸碌碌,此时郭驽的心情,岂止复杂二字了得?

  仿佛受了巨大打击似的,郭驽失魂落魄的盯着纸面上的诗句,不知过了多久,郭驽索然一叹,身形略见踉跄地离开了李家,至于他来时的目的,此刻也浑然不顾了。

  回到家,郭驽长吁短叹,尽情抒发书生感慨,最后将李素那首《金缕衣》写下来,送进了东阳公主府。

  *********************************************************

  李道正和李素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父子二人搁下农具,李道正点亮了油灯,昏黄摇曳的灯光里,李道正发现桌上的麻纸隐见字迹,李道正不认字,但也大喜过望。

  “字是你写的?”

  李素点点头。

  李道正小心拈起纸,眯着眼仔细端详,尽管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好厉害啊!

  “才进了一天学堂竟认得这么多字,好好!我娃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李道正念念不忘当官的事。

  李素终于忍不住了:“爹,如果孩儿不想当官,咋办?”

  “抽死你。”李道正的回答言简意赅,杀意森森。

  *******************************************************

  PS:今晚只一更,周末,要去球馆打球,锻炼身体。。。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